魔鬼夜话之二:实话实说种养训 陈 舒

2006-04-06 16:07:32

魔鬼夜话之二:        实话实说种养训                 陈  舒     记忆中,我是在1970年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养鸽的。那时养的是一种龙海本地鸽,深灰色的羽毛,兰底砂眼。这种本地鸽很爱飞而且飞得很高,高到看不见为止,而且一飞就是三四个小时。当时我不知这是什么品系的鸽子。加上这种鸽子晚上也能飞,真是好玩极了。几年前我一直在寻找这种本地鸽,但至今都未找到,实感遗憾。不过现在已知道,这种鸽子叫做“白朴”。     后来因忙于事业,间隔了十几年时间,直到 1984年龙海县信鸽协会 成立,我光荣地成为首批24人会员之一。回忆那时养鸽,觉得真是好笑:种是来自龙海县外贸公司收购后用于出口的雨点鸽(叫军鸽),养的饲料是来自家里的煮饭用的大米,训的话只要把鸽子带到河对面(估计有500米)放飞能回棚就开心极了。      有一次我父亲告诉我,他有一位同学叫姜祖贵在福州养鸽界很有名气,好像还是一个什么会的会长。我一听,二话没说,第二天就乘车前往福州拜访姜老先生,在南公园附近的国货路找到了他的家。我自报姓名,说明来意,受到了他老人家的关爱和支持。返回龙海时,姜老赠送了几羽种鸽和一本可能是福建省最早的鸽刊——《信鸽科研》。十几页的白纸上印的全是黑字,里面的内容当时的我很多看不懂,但也就是从姜老处和这本《信鸽科研》开始,我才懂得饲养信鸽关键在种、养、训三个字。一转眼已过了20多个春秋了,旧时的鸟枪早已换成了大炮,黑白电视已进步为数码彩电,龙海到福州的黄土砂路已被高速公路所取代了。但当今所有的信鸽杂志和鸽友谈论的中心不变:种、养、训。看看社会的进步,经济高速的发展,想想现在的广大鸽友还是踏着上一个世纪种、养、训的慢三拍,翩翩起舞,这可能就是种、养、训的魅力,也许又是养鸽界的悲哀吧。若在上一个世纪科学家们把养鸽、赛鸽做为一种产业来开发研究,我想,人都可以克隆了,区区的信鸽遗传基因,以及由此引发的黄金配对又何足挂齿呢?     有时闲来无事,也翻阅大量的信鸽杂志,杂志中也刊登了大量的有关种、养、训的文章,有些真让人百看不厌,拍手叫好;有些文章却是老调重弹,少有新意。而个别文章简直就是奇谈怪论,不可思议,令人越看越糊涂了,也许是我已人到中年,未老先衰的缘故吧!      我总觉得现在有很多的鸽友把养鸽的最关键的种、养、训三个环节复杂化了,变成深不可测,真是自讨苦吃。其实养鸽、赛鸽,本身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何况十个冠军十个样,个个不一样,什么种都能出冠军,哪种养法也都能出好成绩。你训它能飞,你不训它也能飞出好成绩。近来也有不少鸽友和我讨论种、养、训,要如何引种、饲养、训练才能在信鸽的比赛场上不丢脸。我近年来在赛鸽场上取得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说白了就是对赛鸽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我常想赛鸽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呢?因为它的成功不仅能获得巨额奖金,更主要是体现了鸽主顽强拼搏的毅力和超出凡人的智力;但从另一角度看,它同时又是一种有付出而不一定有回报、有努力不一定会成功的比赛项目。不知鸽友是否有同感? 有些鸽友希望我能谈一谈对种、养、训的理解和看法。      先说引种吧。引种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下自己的目标,对自己所要参赛的协会的人数、参赛的羽数、赛线、赛制、地理位置、气候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引种。引种最好能引进一定的羽数,经过组合、训练、比赛找出差距和群体的不足之处,进行淘汰,再淘汰,然后留下部分较为满意的子代、孙代使之形成一个小群体。此外根据种鸽群体实际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引进单体种鸽来进行互补交配。单体种鸽的引进千万要慎重。引种前要对此鸽进行全面的评估,比如品系、家庭情况、自身的条件、比赛成绩、名次、参赛羽数、气候、距离、分速等等,引进单体种鸽要注意归巢稳定性,最好是多次复赛都能有所表现的赛鸽。 为了能把以上论点说得更具体些,现就结合笔者引种实例来谈一谈。      本人引种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引种是在1993——1996年间,从石狮国际公棚优胜鸽拍卖会上引入名次鸽数十羽。就名次而言,从亚军到50名几乎都有。应当说都是相当不错的赛鸽,加上还引进本地区数羽500——1500公里的优胜鸽,可称得上实力雄厚了。经过育种、训放比赛的试验,虽然偶尔也能飞出一些成绩,但总体上未能达到原制定的引种目标。因为近百羽的“上位入赏”鸽,只只不一样,真是五花八门。虽有“百鸟争鸣”,遗憾的是达不到“百花齐放”的效果,原因是血统太杂了。想要把这一群具有优秀赛绩的杂交鸽后代整理出来,使之成为群体基础种鸽的优势是很难的;即使能达到,也要耗费好几年的时间。所以我只好忍痛割爱,保留下极少单体较为理想的种鸽外,剩下全部淘汰。经过第一次引种失败后的思考和反复的比较、总结,我决定引进日本鸽做为群体基础种鸽。理由是:一、日本是一个岛国,靠山临海湿度大,气流变化无常,注重400——1100公里距离的比赛。所以在气候、赛线、赛制等方面和福建都极为相似。二、日本鸽友在60年代中期就开始高价位、不断地大量引进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在国际或国家赛中表现优秀的赛绩鸽。所以他们的品系、种气是可以信赖的。三、日本鸽友对引进名血后代的保留、整理有相当的水平。经过数年的定向培育都能自成一系,而且在比赛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四、日本鸽友的比赛观念:荣誉至上。而对比赛奖金看得很淡,大多数鸽友都是采用自然飞翔法,极少采用强迫训练,特别是对药物的使用控制很严。在这种自然竞翔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更能体现赛鸽自身的种用价值。     鉴于以上的分析和理解,于是经日本友人的推荐和介绍,我果断地确定引进日本翔道6段花尻充由先生和少壮派安武裕记的品系鸽100多羽做为基础种鸽。他俩人的品系鸽各有所长和特点。花尻充由的魔鬼系从血统上看主要来自早期的华普利、老势山系和日本70年代后在总理大臣杯、高杉宫杯、农林杯中获奖的优胜鸽而形成的。比赛优势体现在500——1000公里。同时花尻充由近年来较少引进新种鸽,育种手法大量采用同系隔代交配。特点是稳定性较好,能吃苦耐劳。但在肌肉方面略有不足。安武裕记是个牙科医生,居住在长崎。他的鸽子所参加比赛的路线极为艰苦。鸽子想回家就要有翻山越海的本领。近年来在本地区的比赛中有相当不错的表现。他的种鸽主要以日本老品系赛绩鸽配近年来他在欧洲大手笔引进的优胜鸽。主要的品系有詹森,杨阿腾、马克罗森斯等。特点是早熟、肌肉感好、体型较小,善飞700——800公里左右的距离。但做为种鸽身体略嫌短了些。     经过了两年多的试验和严格筛选,最后留下了40多羽日本鸽做为基础种鸽。但在实际的比赛中,我又发现在爆发力和最后的冲刺力上尚有不足之处。于是,我又着手了第三次的引种。1997年,经台湾何先生介绍,有幸认识了欧洲赛鸽强豪数人,并成了好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直接从国外引进了不少的名血和国家赛冠军、省赛冠军、鸽王等优秀赛绩鸽。主要有凡布利安娜、乔思-托尼、摩利斯-卡萨、彼得-米卫等。引进欧洲鸽的特点是辈份高、骨架硬、肌肉好、爆发力强,正好可与棚里的原基础种鸽取长补短。经过近年在比赛场上的实际检验,基本上达到了引种的目的,并为今后在比赛中再创佳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笔者把本人不是秘密的秘密予以公开,相信细心的鸽友会从中悟出一点什么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