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与文学
2008-04-16 12:01:52
估计没有养鸽人不看鸽刊的,俺也一样,曾几何时,在姜晨光、祝匡武等名家大腕的煽乎下,中华鸽坛奇论叠出,搞的人眼花缭乱。君不见江苏省的《翱翔》杂志,这只“浪里白条”,那只“雄风2号”.......文章无一例外,都描写得天花乱坠,看的全国读者个个心潮澎湃。冠军鸽卓然不群,鸽主睿智高尚,他们似乎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全是独领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儿。 然而我终于有了开悟的一天,那是和做企业的人聊天。他说在企业里,完全文学思维的人很难做到高管,这个论点使人一惊。为什么呢?原来,中国的文化长期都是语言主导,喜欢描写、渲染、夸张。。。而真正的企业都是数字表达,一定要精准、简洁,将数据层层分解,量化,所有的都是通过数字。文学思维的人在转换成为数字思维的时候有一定障碍。他这个观点大致是不错,拿这个观点看鸽界,俺就看出了一点名堂。 一、关于人物 西方的鸽文报道很少去渲染、美饰冠军得主。大家可以透过网络留意一下这方面的文章,西方的文章对鸽事报道比较客观、平实。尤其涉及到鸽主,更是轻描淡写,往往一带而过。詹森们不会指点江山,凡龙更不会激扬文字。再看国内的,随便在网上一搜大家就可以找出很多这样的范文,一篇冠军的报道,恨不得80%的篇幅用在人身上,浓墨重彩的拼命发力,树立“高大全”形象。利用毫无职业道德的写手炮制软文搞市场营销,乃中国鸽界特色之一。 二、再说鸽子 对于刚出炉的冠军,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血统来历。国内的报道一般力求模糊,为鸽主日后的发挥留够空间,国外则一定会贴出血统书。 冠军鸽夺冠也就是那么一次,而这羽鸽子一路赛来,一个赛季或几个赛季,其他场次的成绩如何呢?是一次超水平发挥还是次次稳定的高水平发挥?这些数据对我们评价这羽赛鸽的品质,还原事物的真相有决定性的作用。别看国外的鸽文短,但如果你留意,就会发觉他们很有心的在提供这些数据。而国内这些写手的营销文章呢?俺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了。我想这和我们鸽界盛产“文学家”过多有关罢。 时间仓促,这篇小文到此搁笔了,观点也许突兀,肯定不是绝对的,咱没说搞文科的人养不好鸽子,不较真。 其实目的就是为了给正看鸽刊的您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