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鸽乐暖老农心

2007-03-12 14:54:45

文/(温州晚报记者)朱炼民       有人说,在这个星球上,每年有数亿羽鸽子参加竞赛,除相当数量的鸽子被天敌 吞噬、或因迷途误入他笼,然也有数量可观、野性十足的未归鸽子流落山涧野岭,甚至成了野鸽子。这些沦落山野的鸽子,自然成就野夫妻后,照常维系着它生儿育女的天命。从此,这些人类的宠儿,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野鸽子。     据一些资料说,鸽子就野后,为了达到生存的目的,往往和许多飞禽一样筑巢垒窝。野鸽子喜欢生活在山崖的石缝和大树的杈枝间筑巢垒窝,生儿育女。由于离开了人类的宠爱,鸽子个体变小,更显灵活。只是哺乳的方式还秉承着祖宗的遗传。它们的抗争能力、生存能力比起信鸽就更强了。一直以来,野鸽子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就成了我探其究竟的愿望。         听说我市一些县城山区就有野鸽子的踪影。也真巧,日前,一次永嘉山区险峻的攀山旅游,山野里那别具情趣的鸽子的雄姿靓影、它们母子间的儿女情长和以及那丰富的山野生活,有幸让我开个眼界。野鸽子们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总算让我饱个眼福。山野间那一幕幕全新的感觉至今还勾勒着我的思想……      一个薄雾茫茫的清晨,我们一行驱车行进在风景如画的永嘉县境内。沿着崎岖山路,轿车奔驰在茫茫旷野。透过车窗,山野田头,一片片成荫绿树闪现眼帘。路道山涧,那青翠的新绿扑扑向你冲来。一眼望去,山峦起伏、叠翠的春色映衬在山山壑壑之间,在淡淡的雾霰下,仿佛一幅淡雅的墨水国画,让人心旷神怡。     有朋友说,大家对永嘉的山山水水也熟悉不过了。今儿我带你们到一个估计谁都不曾去过的地方——一个偏僻而又新奇、向往而又险峻的人间仙境——龙瀑仙洞。据说,在那里可以找到山野的鸽子踪影。      轿车过了楠溪江便向北首拐进了一条羊肠小道。依着小桥流水缓缓行进。一刻种就到了这个未曾谋面的地方。停车下来,我们依山而上。颠簸在连绵起伏的山道之间。据说,野鸽子的个头没比信鸽大,其身段却比鸽子更加灵活。他们的羽色也像鸽子,五颜六色的好生美丽。由于野性,他们一般都栖息在灌木丛林之中。在树杈上或岩石缝里筑巢垒窝,繁衍下代。     在晨曦的雾霭里,我们一行上瞅下看;在绿意的穿梭中我们聆听鸟鸣。在众多的鸟鸣声中,不时地在过滤、辨别着,急切地盼望着野鸽的打鸣。在约莫走了40分钟光景。不知不觉中来到了龙瀑仙洞的“天池”边上。据当地农民说,龙瀑仙洞的天池较为原始。山虽不高,可一池清澈透明的清泉仿佛镜子能照人。前几年,在清泉周边一带的树丛里时常可见咕咕打鸣、比翼双飞的野鸽子们在翩翩起舞。也有许多山民常常吃到野鸽子下的蛋。近几年,开辟的旅游景点,人来的多了,鸟儿也少了,野鸽子也不知躲在哪个山旮旯,销声匿迹了……     满怀信心寻找野鸽子,殊不知被山民的一泼冷水浇得浑身湿透。然而,也许是信心的缘故。总感觉野鸽子就在不知觉的旮旯里窥视着我们。     继续顺着布满青苔的石阶拾级而上。身边野藤爬满树杈,眼前野草零乱无章;对面,那山涧叮咚的清泉、脚下,那嫩绿的芳草;气势宏伟的龙瀑仿佛挂在我们的眼前。那层层雾气,在半透明的日头照射下,宛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此情此景,仿佛让我们感觉到与野鸽子距离已经不远。     约莫40分钟的陡坡行进,正让人的腿肚子发酸的时候,丛林里传来小鸟啾啾声中仿佛夹杂着野鸽子求偶时发出的声音。顿时,我们喜出望外。个个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在辨别着鸣声的方位。并蹑手蹑脚地设法趋近。约莫摸索了一刻钟时辰。 突见眼前升腾起一缕缕炊烟。山崖边上一座旧陋的农家木屋展现在了眼前。循声望去,只见离木屋约20米远,在山崖边的一棵槐树上隐约可见跳跃着三羽比鸽子小不了多少的羽色鸟。没待我们靠近,它们在打情骂俏时发出愉悦的咕咕声,足够让我们兴奋不已。哇!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野鸽子!     为了把野鸽子探个究竟。我们这群早就饥肠辘辘的外乡人,此时竟然没了饥饿感。此时,远处送来一声声宛如家鸽呼唤情侣的“咕咕声”。凭着鸽人的敏感,巡声找去,一个离农家也有百来米远的槐树旁,似鸽子笼非鸽子笼的丑陋旮旯之角,几羽似野鸽又非家鸽的身影在摇头摆尾,追逐嬉闹。忽然一片寂静。这是野鸽子们已经发现了生人存在的警惕性。此时,我们透过浓密的叶片,发现野鸽子们耸起了两片“一触即发”的翅膀,一对比家鸽更警惕、更机灵的鸽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仿佛大敌来临。     树梢边上,一个简陋的草垛里,四羽鸽子猫在里头一动不动,仿佛在做着父母梦。有几羽“哨兵”分别隐蔽在稠密的树梢上,挺胸别肚,仿佛在不断地警示同伴,不时发出“呼呼”地警惕声。     我们正待前行趋近鸽群。一个山民赶来招呼,不要惊动山鸽子,他们正在哺育儿女……难道这群野鸽是山民所养?给山民说明了来意后,山民也不禁为我们的好奇而好奇。     据这位山民说,两年前的一个傍晚,有一对黑不溜秋的鸽子突然停歇在他家门前的樟树上,显得唧唧我我,又有些烦躁不安。当时的老汉不知道什么叫鸽子,只觉得他们比鸟长得漂亮。天色渐渐发黑,这山民在想,老祖宗有“好鸟过道要垒窝,自家筑窝风水来”的说法。不如搭个草窝,行行方便。此时的老汉顾不得它们是匆匆过客或是误入山林。还像当年垒燕子窝似的为它们垒起了土窝,为了不让鸟儿饿,还在窝里头撒了些谷子。希望这对鸟儿“睡在陋屋里,养养疲惫身”。     一早起来,老汉没见着鸟儿。土窝里的谷子还一粒没少。两天后,老汉发现那天的鸟儿已经站在他亲手垒起的土窝上。仔细看去,它们的脚上还各自套着两个一红一白的圈圈。看着这两羽活泼可爱的鸟。此时,一种祖传是金的预感让他茅塞顿开。     不打扰鸟儿的生活。从此,老汉只在劳动之余经过土窝时瞟它们一眼。两个多月后,这老农在经过樟树旁时,听到了土窝里传来异样的 “吱吱声”,不多久,只见两只羽毛丰满的小鸽子竟然飞出了窝窝,站在了樟树的树杈上。这时,这老农才恍然大悟,原来樟树土窝里的大鸽子已经孵出小鸽子来了。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这土窝里从小家变成了大家。一群群羽色各异的家族成员成了这山野的常客,也让这平日显得特别寂静的山旮旯顿时喧闹起来。     趋近看去,这些稀客们没有我们家里信鸽那么幸运,虽有一双透红的脚丫,却从未找到个“金环、银环”。是的,它们虽没有信鸽那么幸运和娇艳,我看它们一身轻盈的样子,没了脚环,却与世无争,更没有被冷落,被 “残酷剥削”的感觉,反倒有一身的轻松,显得无牵无挂;这些稀客们是处在全野状态的环境里。土窝内外就是找不到我们家鸽所独享的半颗“皇粮”,惟见一些散落的树枝嫩芽和粒小的果实,一些散落的稻谷碎谷片早已干枯了。这些野鸽子的个头比家鸽小,体型显得瘦长。它们羽毛紧凑,活动敏捷。走起路来,脖子一顷一顷地显得神采飞扬。耐人寻味的是,在紧凑亮洁的脖子羽毛上,整圈发红变紫的颜色显得 “金光灿灿”。更比家鸽漂亮……这些野鸽子虽没享受“皇粮”的待遇,我看它们却享受着家鸽所无法享受的旷野自由和山谷的清香。    根据老农说,这两年里,他从未给它们喂过粮食,也没为它们搭理行囊。鸟儿就是一只多了一只。临走前,我们对老农说,那两羽各带着一红一白圈圈的鸽子可能是城市里鸽协比赛的运动员。当问及那两羽鸽子的下落时,老农停顿片刻,显得有些伤感和惋惜地说,第二年春天,那对鸽子留下了它们的子孙后代后,就双双消失……在飞走的三天里,老农一直在各个山头寻找戴圈鸟儿的行踪。当他回家告诉老伴说那一对“亲鸟”已经不辞而别时,老俩口是几天饭菜不香……     饱了一顿山乡“菜谱”,也领略了一番山乡那独有的风光。天池之行虽让我感受颇多,然而,这山野里住着稀客的故事,和野鸽子们那体态轻盈、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样子更让我流连忘返。但愿老鸽重回巢,定会乐煞老农心……                                                                                               

评论

何达文  03-16 21:04:05

如有冒犯,请见谅!

何达文  03-16 20:56:10

不好意思!本人对你的文章并无恶意,如有冒犯,请谅解!是由于你没在海网上付有真景实照,因而给了我评论的空间!!! 在此声明一下,本人不但研究过鸟类,还研究人类.如果哪天有个头疼脑热,可以免费向我询医问药!

朱炼民  03-15 09:05:25

尊敬的HEDAWEN你好!看了你的留言,对你给予的第一句建议,本人表示感谢.只是那天上路匆匆,没带上相机深感遗憾.然而,对于你第二句括弧里"希望此文章所描绘的野鸽不会指斑鸠鸟"的说法本人就有所不解了.因为,你的两句留言已经发生矛盾.想来,你也是个养鸽之人吧?对于养鸽人,况且又不是小孩的养鸽人来说,难道连鸽子和斑鸠的区别能力都没有吗?从动物学的角度讲,斑鸠和鸽子虽属一科.但是,它们有根本的区别.我文章里所指的"羽色鸟"以及对野鸽子详细,周全的描述,难道你没看清楚?这只能说明你对此文是"一目十行"草草而过.我相信,凡是真正养过鸽子的人,不会将鸽子与斑鸠鱼目混杂吧?谢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