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者的三重境界

2005-12-02 23:35:0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而对于一个鸽者,我们如何看待三种境界。 第一重境界,雾里看花 属于刚入门的鸽者,典型的表现是在所饲养的品系中更是无所不含,这种情形有点像刚解决温饱的人,吃饭的要求就是实在。以己推人,这个阶段的鸽者,要么是对某个品系没有深入了解,只能通过大量的饲养和试飞来轰炸,在偶然中获取成功。要么是不注意赛事的实际要求,想一下子把所有的成绩都一揽无余。殊不知,赛鸽比不仅仅是鸽子本身,而更多的是比鸽自身的积淀,不恰当的饲养和比赛方式不仅不能对获得好成绩有帮助,反而成为获得好成绩的障碍。 第二重境界,小楼一夜听春雨 从第一重境界的兴奋过渡到清醒,终于明白过量的“知识”就是垃圾,渐渐的从表面形式转向到结构与逻辑。就像吃饭一样,从原来的量的要求更多的转向质的要求。在看鸽事的时候,会更加关注整个赛事的逻辑主线,在赛鸽的过程中会思考每一只鸽子在整个赛事中的作用,选手鸽和赛事之间是如何沿着合理逻辑延展看来,脑子里逐渐能够有一个清晰的主线。这个时候鸽者的表现是,是一种带有自我思考的批判学习。而在配对和挑选种子选手过程,会更加注重从赛事的角度出发力求保持整个计划的清晰结构,在比赛中,自然转和,重点突出。 第三重境界,横空出世 随着知识的增多,阅历的加深,终于明白赛鸽之道(逻辑)是在赛鸽之外的。相同的赛事和赛鸽,背后是不同的故事,相对于一个结果,更重要的也许是具体的过程和对所处背景的真正了解。他是如何一步步地认识鸽子认识自己,找到共同答案?为什么有些明显不合逻辑的东西,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多么真正的符合逻辑,这些都是无法在鸽子身上找到答案。在对待鸽子的态度上,看破红尘,知道鸽子只是一种表达的工具,手中无刀,心中有刀,鸽子不再是重点,重要的是事前对鸽子的把握、对背景的了解,在比赛过程中根据当时的形式,加以发挥,赢得比赛的是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对自身实力,在对鸽子充分了解的自信:鸽子只是一种依托的形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