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赛鸽疾病及药品运用(4)

2006-02-09 12:03:00

*体内寄生虫:Internal Parasites  (一)、蛔虫(Ascaridia):长约2-6公分,宽约1分厘,前后端呈尖形。  传染途径:鸽子食入在外界已发育成热的虫卵,在肠管内孵化成幼虫,经过三次蜕变后,仔虫穿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中,16天后重新回到肠管之中,继续发育为成虫并配对生殖,全程约21天。  症状:赛鸽飞行能力降低、生长迟滞、麻痹(蛔虫内毒素或缺鸽子本身的必需维他命、矿物质及胺基酸)、肝损伤(仔虫移行之故)、消瘦、消化不良、肠管闭塞、腹腔肿胀及下痢等,严重时由嗉嚷中吐出虫体。  (二)、毛细线虫(Capillaria):对动物感受性较蛔虫广,虫卵的抗性也强得多,毛细线虫卵在潮湿环境下可存活两年以上,在零下12度C可存活两周,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则可存活三周,虫体极细,故又名发虫。雌虫长约2.6公分,宽约0.08公分,雄性虫体则较小。  传染途径:直接生活史:毛细线虫与蛔虫最大的区别,蛔虫生活在鸽子肠管腔中,而毛细线虫则存在于肠管壁内。虫体在黏膜下层进行繁殖交配,造成肠管壁的损害及肠管出血,影响营养吸收及造成贫血,鸽子会排血便及黑便,虫卵随鸽便排出体外,鸽子食入已发育虫卵后在肠管内孵化、发育、繁殖。     间接生活史:鸽子排出毛细线虫卵后,再将毛细线虫卵食入,在毛细线虫体内发育为每一期仔虫,鸽子食入毛细线虫经消化后在肠管中继续发育为成虫。  症状:飞行力降低、贫血、肠内出血、血便、肠管发炎、消瘦、消化不良、下痢、皮肤粗干、死亡等。  预防方法:遇有新鸽子移入时,先请兽医师检查有无感染,有虫则先驱除后再移入,种鸽及选手鸽均需定期作粪便检查及排定驱虫计划。   (三)、条虫(Tapeworm):又称作“节虫”,由各个体节连接而成,体节呈方形、长约1-2公厘、皆有独立生殖器官,同时具有雌性和雄性器官,能行自体受精和产卵。  传染途径:鸽子节虫生活史很特别,没有直接生活史,所以鸽子与鸽子之间不曾直接传染,必须藉助中间宿主,包括甲虫、蚂蚁、蚱蜢等。这些中间宿主吃了鸽子排泄出来的成熟体节后在其体内发育,鸽子再吃进这些中间宿主而感染。一般鸽子饲料中蛋白质不足或鸽舍卫生不良时较易吃进中间宿主。幼虫进入鸽体肠管后,头节即固定于管壁上成长,成熟的体节便自虫体尾端脱离而排出体外。  症状:体能降低、消化不良、肠道阻塞、营养吸收状况差。  治疗体内虫症状处理:本集团经验法则不先赞成除体内虫。可于蜕毛时期,把蒜头切成玉米般大小,连续5-7天早晚各食用一次即可,或每周数天自由食用切碎之韭菜;或清洗槟榔后,每次约5颗拍碎后泡500cc水饮用亦可。如各位先进坚持除虫,请用各大厂牌出产药品。  *腺病毒感染症:Adenovirus Infectious  感染的最大原因为抗生素及磺胺剂使用过量或赛鸽太疲劳(肝脏负荷过大),造成抵抗力下降而感染。其实小孩及老人也一样,每当台湾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时,政府都会公告疾病老人优先由政府补助注射免疫蛋白,其目的为加强免疫力。或许各位先进曾碰过或听过已曾经注射,[四合一、六合一苗]后,仍得巴拉米哥或腺病毒,并非疫苗无效,而是饲养过程错误,降低赛鸽抵抗力,其实只要饲养过程正确,赛鸽保有一定程度抵抗力,即使感染病毒,发病机会亦随之减少。  病原:由腺病毒感染引起之急性传染病,也称为“幼鸽下痢症”,是近年来引起赛鸽急性嗉嚷炎、肠炎的元凶,令鸽友深为所苦。腺病毒常与大肠杆菌或球虫混合感染发病,本病全年度皆有可能感染发病,尤其好发于春夏冷热交替。鸽车训练的紧迫阶段时,传染速度快。  传染途径:粪便、食入患鸽吐出之饲料或鸽车中与病鸽接触皆会传染。  症状:赛鸽出现呕吐、消化停滞,病况较轻者仍能进食,但消化速度很慢,吐出之饲料或排出之粪便皆含病原菌,多发生在赛鸽归返后,潜伏期3-5天,发病后呈现脱水现象,体温上升,体重减轻,排绿色水便、粘便甚或血便,严重者2-3天内急性死亡。  愈后:感染过腺病毒的鸽子通常会产生很好的抗体保护,在短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但仍要注意是否产生复原,如肾脏及肠管的功能有否因其他并发症或处理不当而影响恢复。本病尚无疫苗,平时须做好健康维护,勿让鸽子过度疲劳,注意鸽舍通风、干燥及定期消毒。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