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清”侃鸽道
2006-10-03 22:53:22
本人不养鸽,但家中兄长已养鸽十余年,在当地也算是养鸽名家了,放翔成绩多年来也名列前茅,受其影响自己对信鸽有所认识,特斗胆一回,提笔侃鸽,算是外行凑热闹。 众所周知,在中国数十万信鸽饲养者中,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竞翔赛中,成绩总是被各地“名家精英”所获,虽有个别爆冷门者也属昙花一现。由此怎样培育优胜鸽,便成了众鸽友和各家信鸽刊物乐此不倦的话题,而在大量文章中鸽友们却难找到名家们成功之“秘诀”。或许是说不清楚或许是“秘诀”不能外传,然广大鸽友却只能年复一年地望空长叹!花了大量的时间、心血和金钱,换来的总是鸽去巢空之凄凉景象。 怎样培育出优秀赛鸽,恐怕绝大部分人都会谈到血统,优良的血统是培育优秀赛鸽的基础,我也持这样的观点,可是很多鸽友引进不少名血,却难以育出优良的赛鸽,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是没有科学、正确、合理地去作育。就此问我现设例辩证,供大家参考。 一.如果一个人,脑瓜是爱因斯坦,而他的拳头是泰森,那么他是去搞科研呢?还是去打拳?显然,无论他是去搞科研或是去打拳,他都将成为顶尖级人物。问题在于他是去搞科研的话却对不起自己的拳头,可他要去打拳的话对大脑又是天大的浪费。如果他又打拳又科研的话,那么他将一事无成,必无建树。显而易见,他的身体组合不那么合理。这只是一个假设性辨证,可是不少鸽友在培育信鸽时却很容易出现这样的不合理性。如一羽超远程名血配一羽只善飞短程的名血,是不是就一定能够做出取长补短的后代鸽;一羽习惯海洋性气候飞翔的欧血冠军配一羽习惯于大陆性气候的国血冠军,会否成为前面假设之人。应该说这种情况是有的,有时优配优出劣,优配劣则出优正是这个道理。 二、如果一个人,他具有贝多芬的大脑,同时又有蒋大为的歌喉,那么他不管是去作曲或者是去唱歌,都会更具优势,鱼和熊掌兼得。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他有这样的组合非常漂亮合理。这同样是一个假设,你是否在培育信鸽时找到了这样的合理性,如一羽远程慢鸽,一羽远程快鸽及一羽短程快鸽,你是否能够选择相互间更为合理的搭配?常听一些鸽友爱谈什么砂眼配黄眼、什么某鸽只能竞翔不宜留种、某鸽适宜留种而又不能竞翔、某鸽既可留种又能参赛之类的鸽经,笔者认为这当中不无一定道理。 因此,我认为血统固然重要,但科学地认识鸽子才是关键,养鸽子也应该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只有依据自己鸽子的不同条件,科学合理地掌握选种配对,抓住失败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一定会生长出名家们的灵感,一切奥秘的东西都将逐渐被揭示。本人的兄长和一些鸽友没有饲养什么名血,但成绩可喜,可谓有“智”者事竟成。愿更多鸽友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