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信鸽成张奶奶的心病
2007-06-13 12:54:25
家住安康路省委干休所的张奶奶看见一只信鸽落在院坝里不飞,出于好心把鸽子“领”回家喂养(见本报5月27日A16版报道),可自收养之日起至今半个月了,鸽子主人始终没有露面,喂养鸽子的事便落在了她和年迈的老伴身上。昨天,张奶奶给本报打来电话诉说烦恼,自己和老伴年事已高,自己行动都困难,不想这样长期喂养,但又担心放飞后主人找上门来,实在是左右为难,现在这只鸽子成了她的心病了。 张奶奶的喜悦 迷路信鸽现在能飞了 经过差不多半个月的精心喂养,昨天,张奶奶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只迷路的信鸽现在每天都会咕咕的叫唤,与人相处很好,声音还特别悦耳动听。起初不能飞可能是因为有内伤,表面上看不出来,但现在比起当初要好一些,可以小飞一会儿,但还是飞不远,估计再恢复一段时间,它就可以恢复飞行的本能了。” 由于没有喂养过鸽子,鸽子被领回当天,不知道应该给鸽子喂什么饲料,甚至把鸽子不爱吃的米饭也拿来喂它。长期喂养鸽子积累过一定经验的谢先生得知此事后,通过本报转告张奶奶不要给鸽子喂米饭,而给鸽子喂干包谷。 张奶奶的苦衷 喂不动又不敢放 高兴之余,张奶奶向记者透露了她和老伴的忧虑,她说:“现在鸽子被拣回来后,我也通过媒体寻找鸽子主人,可鸽子主人一直没出现,省信鸽协会人士告诉我说,按照鸽子脚环上的编号,这是铁路系统职工的信鸽。但我又怎么找到这位铁路职工,又怎么与信鸽主人联系呢。”张奶奶和老伴都70多岁了,她昨天叹息地说:“我现在年纪很大了,实在是养不了这只鸽子。可我又不敢把它放飞掉,我担心哪天鸽子主人找过来,我把它放飞了,它还是迷路不能回家,难说鸽子主人还以为是我们整到自己的肚子里去了,要是值钱的鸽子,难说还要我赔钱。”好心的张奶奶和老伴做了好事后,如今是左右为难。怎么处理这只拣回来的信鸽,成了两位老人的一块心病。 律师支招 可以交给当地派出所 张奶奶可否随意处置拣来的信鸽?她应该怎么处理这只信鸽?记者代张奶奶向云南鑫金桥律师事务所刘爱国主任律师进行了咨询。刘爱国律师建议,张奶奶可以继续喂养,直到信鸽主人前来认领,到时,她还可以叫信鸽主人支付喂养费用。其次,老人也可以把拣到的鸽子交给当地派出所,由当地派出所按照相应程序处理,比如可以委托相关部门评估,以至出售或拍卖,出售或拍卖所得,可以按规定提一部分给老人作为饲养酬劳。刘爱国提醒说,信鸽是拣到的,老人不是财产所有权人,就不能擅自出售及赠予别人,否则,将来可能引来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