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能上天是鸽翼产生升力的结果。但是上天后,鸽翼也产生阻力,影响鸽子前进,所以翼
的形状,大小关系到鸽子的飞行速度。 众所周知,飞机是现代仿生学的产物。二战前的战机有单机翼和双机翼,但到二战时绝大多
数飞机是单机翼 ,为何呢?这是从飞机的操纵系统、舵面大小以及和空气之间作用力的关系等
因素考虑的结果、说明翼对飞速的影响是巨大的。 同样,鸽友们如果仔细观察鸽子起飞,飞行和降落的情况,以及顺风和逆风时的飞行姿势,
从中不难看出,在不同情况下,翼形是不一样的,在飞行中的大部分情况下翼的振幅也是不同的
。鸽子的主臂骨在向下拍动空气的同时,前小臂可不同步地做向前、平直或向后的动作来划动空
气,不像雁类等飞禽是展翅高飞,因为他们的主臂骨和前小臂在拍动空气时是同步的。所以,鸽
子在起飞和遇到不适气流时振幅加大,前小臂则灵活地向前划动空气,带动鸽子前行。前小臂是
其飞行器中最重要的部位。有经验的鸽友都知道,鸽子在快速飞行过程中撞到电线或浪风线等物
掉下时,尽管皮开肉绽或肿如卵蛋,只要主臂骨没断,它就能很快上天,不过飞行持续时间缩短
。而前小臂则不同,若不慎伤及,轻则飞行中不能平衡,重则无法上天。而当鸽子在适宜气流下
翼的振幅最小且呈后掠形。 我们分别拿两张长短有些差别的纸条,当所临风速达到一定程度时,不难看出短纸条与空气
的服贴性很好。而略长的纸条便会出现波浪状的传动。鸽子的副的副羽哩不会出现如此状况,但
若副羽稍长会使鸽翼表面的空气压力发生变化,空气作用力的总作用点发生偏移,令鸽子感到不
舒服,从而降低速度。而在雨中,由于鸽子重力及翅与空气间的摩擦力的增加,尽管翼的振幅不
断加大,但因作用力的相互抵消使鸽子力不从心,越飞越慢,如在前面所提到的飞行姿势中只有
当鸽子在适宜气流下,才会收缩前小臂,以后掠翼形前行,此时,翼状便如战斗机的喷气出口、
能获得相当大的加速度,这也是为什么鹰、隼在捕捉禽兽时的动作可用迅雷不及掩耳来形容了。
因为大角度俯冲中势能转化为动能,可以使它们增速更快。同理,信鸽归来收翅俯冲的速度也是
相当惊人的。 一只夺冠信鸽常被人提及的只是它的血缘,除了它的自身素质可以感知外。冠军只有一个,
为何那么多的龙种将才却表现得如此不尽人意呢?人类赛跑有着固定的路线,相同的路况,而信
鸽比赛却是条条大道能罗马,所以飞行阅历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的飞行阅历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里的飞行阅历不光是熟悉路线,重要的是在定向准确时如何选择合适气流,以及消耗最小体力
达到最快速度。看似澄净的天空中的气流变幻莫测,走运的话一帆风顺,背运时波谲云诡,而往
往这些变化仅在弹指一挥间。我不否认一战功成者,但是绝大多数鸽子却是随着飞行次数的增多
而逐渐由慢至快的。信鸽在征途中面临的困难是多重的,同时快速归来且不相伴的信鸽有的社采
奕奕,有的疲惫不堪,难道仅用素质不行或肌肉不同就能解释吗?信鸽能回归是其本能,同大多
数迁徙的鸟儿一样,如果不懂得如何顺应气流来减少自己的体耗,那么有的飞行几千公里几乎不
音歇的候鸟岂不是要累死?所以,信鸽快速归来固有其本身的因素,但是在大气丰富的对流层中
如何调整自己,以寻找适应的气流才是聪慧鸽子致胜的关键所在。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功。这
也许才是有些快归鸽中不同表相的真因吧!所以我赞成有条件的鸽友多训鸽,丰富它的阅历以适
应大自然,因为鸽子飞是本能,但不是都会“飞”! 那么作为硬件的翼要什么样才能相对飞得快呢?首先在平原地带,鸽肩要厚,主臂骨粗壮
才能给前小臂以强有力的支持。其次,破风羽要尖削、要柔、韧性要好。因为不同的气流破风忌
会有不同的形状,感知气流的首先是它们,再其次是副羽相对较短,这样在增速时能得到相当大
的加速度或俯冲速度。 当然,鸽子飞得快的因素是多方面且相辅相成的,以上仅是本人对翼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
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