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鸽子游棚想到开棚饲养的弊端

2007-09-01 19:59:43

    前几日,与相邻的一个鸽友一同去训放鸽子。由于他没有车子,所以,他要先把自己的鸽子捉好了拿到我家楼下,再一起装到我的车子上。     我的动作比较快,很快就捉好了自己的鸽子,之后便在家门口等他,不大会儿,他就来了。他来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不知你的这只鸽子是什么时候跑到我棚里的,我刚捉鸽子时才看到,一看鸽子戴的环就知道是你的。”说着,他一面打开放飞笼,捉出一只雨点的鸽子递给我。我接过一看环号,5204,是我的!再仔细回忆,应该是很久就不见这只鸽子了,还以为是飞失了呢。     朋友家离我家很近,可以说五十米都不到,为什么这只鸽子会留在他那里呢?朋友由于工作不在本地,所以,他的鸽子大多数时间都是他爱人为他照顾。这个照顾也就是每天在棚里倒些饲料,水没了加些水,平时鸽棚的门,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开着的。可能这只鸽子还小的时候,在我棚里被别的鸽子欺负,刚开始跑到朋友鸽棚时还只是抱着避避难的念头,可久而久之,让他鸽棚那种自由自在的气氛吸引了,回到我这里的鸽棚总是被关着,可能想占的地方又让别的鸽子霸着,所以便不再回来了。     看着这只鸽子,我对它已经没有了当初出生时就有的那种兴趣了,也就是说对它不再有什么希望了,也不再感到它是我鸽棚中的一员了。我把它装到一个小纸箱里,心想,等我去训放鸽子回来就和朋友说这只鸽子给他了,既然在他的棚里养熟了,我再要回也没有意思。而且,我和朋友对饲养信鸽的理念不同,我不太能接受我的鸽子生活方式太过随意。这个随意指的是鸽子没有正常的家飞正常的作息规律和模式。这只鸽子在那种开棚的环境太久了,我害怕它回来后把我的鸽子给坏了,还是别让它回来的好。     随后的训放,更让我感觉自己之前的决定是对的。当时是中午一点多,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我与朋友开车到十多公里远的地方,把鸽子放了出来,之后便风驰电掣的往家赶。我的摩托车才刚刚在家门口熄火,就看到整群的鸽子落下在我的跳笼外了。我与朋友赶紧分别跑上自家的鸽棚一看究竟,一数,我的二十一只鸽子全都到齐。与朋友通电话,他的十六只鸽子只回了三只。这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开棚养参赛鸽的弊端,也再一次证明了平常对鸽子严要求的重要性。     这样写出来,可能会引起一些平常都是开棚饲养信鸽的鸽友的不满。可我想,既然要让自己的鸽子参赛,既然想通过比赛证实自己的鸽子的价值,那自己也要为之多付出一些心思,一些时间。那些说只要鸽子有那一滴血而不必有其他就能有冠军的人,都是在自己欺骗自己。

评论

千羽千寻  09-03 10:34:26

我很同意楼下朋友的看法,我也一直深信有的鸽子它们的基因中就有游棚的基因,我自己以前有一只种鸽,是从朋友都里买回来的出过成绩的种鸽,这只鸽子小时候游棚到了朋友家被朋友抓住,后来朋友听说了它的血统,朋友就留着它,等到成鸽之后,它出了两只小鸽子,其中一只游棚,一直是300公里的名次鸽,后来这只鸽子被我引进了回来。第一年的时候出了四只鸽子,小时候游棚丢了两只,后来的这两只小鸽子又出了一批小鸽子,一般情况下,在换了三、四根大条之后就都会游棚,一般都是两只里有一只雨点的鸽子游棚,后来,我将这一路鸽子都送给了一位朋友,想不到,在它那里也是如此,小时候看上去聪明的鸽子一个也留不住,所以通过这件事,我相信,有的鸽子基因中就有游棚的基因。

红顶屋鸽舍  09-02 23:31:16

鸽子游棚除了作者与上面A级评论者所说的表面情况外,还有深层次的情况,那就是遗传和有寄生虫。首先说遗传。有的鸽子先天就有游棚的遗传因子,出的子代因游棚基因显显性或隐性,而出现游棚或不游棚。我朋友就有两羽罗曼血统的鸽子,配在一起出的子代,无论是自养或送给别人养大部分都游棚。最后没办法,就拆开分别另配,出的子代却没有一羽游棚。后来听湖南赛鸽名家潘汉文讲,有的血统的鸽子游棚具有遗传性。再说寄生虫。鸽子有寄生虫也会游棚。听几位好朋友讲,他们到荆州市赛鸽高手李永国家去玩,恰逢天津市大宝鸽舍的主人在他家里玩。这时,本市的一位鸽友提了一只鸽子来,看见大宝鸽舍在,就请他鉴赏。大宝鸽舍的主人上手后就说,这只鸽子还可以,只是会游棚。当时那位鸽友就大呼,说这只鸽子游棚到别的鸽舍,刚抓回来,还没来得及提回去就来这里了。大家大感惊奇,忙问大宝鸽舍的主人是怎么知道它游棚的。大宝鸽舍的主人讲,这只鸽子是鸡脖子,是鸽子有虫引起的,这样鸡脖子的鸽子会游棚,只要打一下虫就不会游棚了。因此,鸽子游棚还要注意更深层次的原因。

朝皮叔  09-01 23:14:37

游棚,是令广大鸽友非常头痛的一件事,且经常发生。第一类多发在“上房”“起盘”后不久初飞的幼鸽。第二类多发在“冒子”即“动条”3-4根的青年鸽。 第一类游棚鸽,一般游而不归者居多。据观察,这类游棚大多在4-6月、9-11月,天气晴,敞棚易出现。游棚的幼鸽多数为发育快、体壮,且没有定向或定向不稳。幼鸽初上蓝天,对自身体力和飞行距离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准备”,它们有时合着“放路”赶着回“家”的小鸽群,一起高翔,偏离“熟悉”的轨道。当感觉大事不妙以为时晚矣,只好歇息高处,一旦饥饿难忍,就随波逐流跟着就近的鸽群进入它“家”成为“游子”。经常听到鸽友说:好的幼鸽,好“游棚”。造成这种原因是放、训不当。为减少幼鸽的丢失,开家时应选择天气好,时间晚,傍晚为最佳。关养定时放飞的饲养者,先放成鸽,待其飞行一定时间后,感觉快要降棚时,再放幼鸽,不要驱赶,让其自由飞翔。 第二类游棚鸽一般表现为:定向飞行后一至两个月一切正常,能按时进、出笼,且无异样。但往往饲养者不仔细观察,有的青年鸽回笼较晚,在笼内经常被成鸽啄打,歇息处得不到保证(无固定的停歇处),得不到正常的用食量,经常被饲养者抓握等等,这些都是游棚的先兆。本人做过试验,每晚都进笼,抓同一羽鸽子,连续几天这样重复,此鸽夜宿高处不进笼,白天却仍然进笼吃食,当抓在手中时,反应机敏,神情紧张。我有个朋友,他的鸽笼比较小,只能饲养30多只鸽子,但为了增强“实力”,他经常引进种鸽,造成棚内“爆满”,原有鸽子的“势力范围”经常重新划分,等到比赛的时候,他把“爱将”一个个送上征途,结果放得“一塌糊涂”,放过千公里的鸽子复放500公里成了“游子”,一羽半岁多的鸽子,训放到300公里,发挥都很正常,他对它还报了很大的希望,但几天后既然“离家出走”,从此也没回来了。此事提醒信鸽饲养者,应结合自己的饲养条件,合理选择饲养量,给每羽鸽子有个安乐窝,以减少“游棚”造成的损失。 受惊吓是游棚的又一个原因。有经验的鸽友,进鸽舍时常穿固定颜色的衣服,比如白大褂。其目的,一是干净二是让信鸽有稳定的安全感。随着季节的变化,有的人常忽视了这个细节,有时穿着偏重红色的衣服进鸽舍或拿着黑色、红色的塑料袋进鸽舍做清洁,遇风吹起,鸽子不知是何物,造成满棚鸽子惊慌乱窜。成鸽有一定的适应性,惊慌之后会进笼;有的幼鸽就会因此感到不安全,乱飞乱歇,成为“游子”;有的成鸽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