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理论指导的岁月——鸽 缘(连载三)
2006-06-08 21:19:16
2006年6月8日 星期四
当我的鸽子能形成群势在单位上空翱翔时,有一天,一个个子不高,外表憨厚的农民来找了我。一交谈,原来他是为鸽而来,他养鸽已有好几年了。因非常喜欢鸽子,所以看到卫生院上空有鸽子在飞就找上来了。围绕鸽子而谈,很快两人就象是老熟人一样。由鸽牵线,几经往来,他成了我的第二位鸽友。我这次养鸽是缘由他起。
84年春,由老同学作为介绍人(那时参加信鸽协会要有介绍人才能入会),我参加了市信鸽协会。后再由我介绍,那位农民鸽友也加入了信鸽协会。
我参加协会组织的训放后,还没到决赛站鸽子已有去无回了。那时我才知自己养鸽知识贫乏,可在农村又与外界缺乏交流,因此要提升养鸽水平是件较难的事。
84年冬天,“老天爷”看我求鸽心切,给我“送”来了一羽好种鸽。一天我的鸽子打野回来时,带回来一只上海足环的深雨点雌鸽,它是是海放飞“三门峡”的迷途鸽。由于它的加入,我的鸽子归巢率有了提高。86年我调回宁波工作时留下一羽“上海雌”的直子给了农民鸽友,后来他用它育出了一羽市1500公里亚军、雌鸽组冠军、浙江省亚军鸽。我用“上海雌”的后代也能够500公里归巢。市里第一次放厦门时,有效期限内没有一羽归巢,我放了一羽“上海雌”孙代,结果在有效期限后一天归巢。
那时国内对信鸽疾病的认识还很无知。85年秋,《中华信鸽》创刊后,文章中还没有“毛滴虫感染”一词。我因不知鸽病,不能对症下药,所以对鸽子生病也没有好的办法,即使偶然治愈,也不知其所以然。有了种鸽也留不住,一些种鸽都因病而去。
到91年因搬家而终止养鸽时,我养鸽十年,鸽子仅仅是偶然能从500公里归巢。
用现在的眼光来分析,那时我养鸽水平不能提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理论知识 虽然我从《中华信鸽》创刊号读起,但对我帮助不明显(可能是自己的水平问题),没有象这次养鸽时读杂志作用大。那时各种知识仅靠鸽友圈里交流而获得,知识浅而狭窄,如不跳出这个圈子,认知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2.缺乏种鸽 那时没有花上百元引进种鸽的魄力和经济能力,没有好种鸽(缺乏种鸽的鉴别能力,即使有了也不知道),就不能提高成绩。
3.日常管理不周 没有鸽棚消毒、疾病预防的的认识。鸽子不生病是“老天爷”的恩赐。
4.训放、参赛无计划 那时养鸽只是参加鸽会训放,参赛的鸽子也一直都在生蛋育雏。训放时能飞的鸽子都去。
其实,最根本还是第一个问题,没有理论指导,等于蒙着眼睛走路。那时养了10年鸽子,其知识积累不值现在养一年的收获多。养鸽10年的获知,好比才上了小学一年级。
看看现在的信鸽杂志、信鸽网站上的文章,内容既丰富又实用,如再不去汲取知识,那对养鸽者来说真是天大的浪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