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一站法》

2006-08-10 9:57:16

        近年来,“一站法”放鸽方式的探讨,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 一站法”有多种理解:有把未经训练的鸽子直跳比赛站,也有把经私训后的鸽子直跳比赛站:还有把上赛季比赛的鸽子到今赛季直跳比赛站的----等叫“一站法”。“一站法”的典型特征就是不参加协会一站站的训放,鸽子一站放到比赛站。“一站法”与传统运作方式相比较,属冒险行为,有较大的风险。然而“存在即合理”,如能对其进行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对竞翔活动能起帮助作用。         我曾尝试将两只参赛鸽直跳五百公里和七百公里,均全归。这两只鸽子是父子关系。父鸽在春赛放到七百,子鸽放到五百。父鸽是身经百训的老鸽,除本赛季外,协会训放它都参加,在一次五百公里放飞中,身受枪伤历时半月飞归。此次比赛,子鸽七百公里速度比父鸽快两天。两站权衡可看出,两鸽第二站七百公里比第一站均速要高。分析原因,赛鸽在一次跳至较远站时,总有个适应过程。年轻赛鸽雉嫩,经验欠缺,在适应能力上比不上老龄赛鸽,而放七百公里时,毕竟有了前一站的五百公里的锻炼,加之竞技状态的提升与激发,子赛鸽迅速进入状态,速度大有提升。老赛鸽经验丰富,脾性不紧不慢,因此落在子鸽后面。          人们讲“近站多训.远距猛跳”的理论却是经验之谈。近距离多训的目的一是为提升赛鸽的竞技状态,达到竞翔夺标的需要。二是为赛鸽熟悉近距离地形,以备在远距离比赛时,飞临此地,条件反射,作出家以不远的判断。在远距离放飞中,已经超出赛鸽依地形.地貌等标识物归家的能力范畴,需启动赛鸽与生俱来的定向系统。在这层意义上阐述,赛鸽远距离跳五百公里和一千公里不存在本质的区别,有的仅是赛鸽的能力.年龄及经验等的差异。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          采用“一站法”时掌握好“种养”是重要的条件。选择实行“一站法”的赛鸽,必须在能力上要超过跳站距离的把握,即跳至一千时,用一千五或两千档次的赛鸽,最低限度也要与实际能力相近。如用只有飞五百公里能力的鸽子去冲击超远程,那是蛮干.不科学.不理智。鸽子速度的快慢不会成为跳站能否成功的障碍,而种质确是关系到赛鸽命运与前途的最大“握权者”。我的两只鸽子此前虽只放过五百公里,做为实验品,飞七百公里还是在我预料之中,决不是头脑发热的逞强行为。鸽刊记载:青岛鸽友张伟能,在1997年采用“一站法”用只不足7月龄的鸽子去飞香港,结果归巢了。这只鸽子的同胞哥哥在此前的深圳放飞中取得了省“回归杯”赛前十名,他用这只小鸽参赛是有一定依据和把握的。          论养功,则没有什么章法,称管理较为牵强。饲料时好时坏,有时吃些花生米或绿豆,有时吃些虫蛀的玉米:喂养时饱时饥。有时一天喂四五顿,有时一两天不喂,更没尝过什么高级赛鸽的“精”.“油”.“霸”之类的补品。或许这无意歪打正着的加强了鸽子吃苦耐劳的能力。          环境也是“一站法”成功因素之一,在我鸽棚不远是一个公园,侧面是条河,周围绿阴环绕,山青水秀。鸽子整天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驾轻就熟,在放飞的过程中就能能游刃有余的绕山过江.躲险避难。即使在外时日过多,也不会轻易误入他人舍中。鸽会训放也好,个人私训也罢,锻炼鸽子适应自然,战胜自然的能力都溶于其中。          用“一站法”方式参赛,在速度上会大打折扣,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表面上看,“一站法”的方式非常简单,而实施.运用的过程中要依据很多成熟的条件这也是本文的意图。如急功近利,显然是要失败的。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