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KM归巢超记录

2005-10-22 21:59:54

22日宁波市举行了700KM的比赛,早上7点在安徽放出,一路顺风.鸽子到的出其的好,当天到了200多只.本人在16:40分到了两只,分速超过了1200米.今天鸽子到的这么好,是借了顺风的光.我看见有一篇关于风的文章写的很有道理.赛鸽飞行与见报关系十分密切。赛鸽要从数百公里之外飞返巢穴,沿途由于受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会遇到多种形式的风,如山风、河海之风,或城市热岛效应之风等等。赛鸽要具有乘风飞行的本领,适应这些风。所以,我们了解风,并认识利用它,对赛鸽爱好者来说,是很有益处的下情。赛鸽飞行亦不能离开风。比赛中长距离长时间的飞行完全不同于家飞如果天上没有风,要想回归完全是不可能的。对于风的问题,达·芬奇曾经说过:鸟儿喜欢在逆风中飞行。达翁的这句话第一个意义就在于鸟和风是结伴而行的。其次是如果顺风飞行风会吹乱鸟儿身上的羽毛,翅膀难以控制飞行,所以鸟儿喜欢在逆风中飞行就如同鱼儿喜欢逆水而上一样。此外另一个原因是风能为飞行的鸟儿提供氧气补充,使它们感到轻松自如。鸽子也是这样。 风向风速对赛鸽归巢及其归巢速度趁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赛鸽参加竞翔飞行所能承受的风力大约在6-7级风之间,气象学家把6-7级风叫做强风。这咱风风速每秒可达10-13米,它能使大树摇动,人顶风行走困难。在这种强风中家飞时,如果顶风飞行,鸽子的两翅用力向后收起,身体向前顶,风在瞬间能把鸽子定格在空中,根本飞不动。当不得不调转方向顺风飞行时,鸽子就像冲浪运动员从浪尖上被巨大的海浪冲下来一样,顺风疾习,时速可达到260公里,体能消耗特别大。如果是幼鸽和体弱的鸽子就难以支撑,极容易造成损伤和丢失。台湾鸽友在海翔时,遇到海上强风就有许多赛鸽被吹到福建、浙江一带停飞,归巢困难。如果遇到的是顺风,赛鸽会提前到达。风使得赛鸽的身体结构及各种器官得以进化,譬如流线型的体型,主羽上的破风口,坚韧的双翅、强有力的后腰支撑以及发达的气囊等。进化过程中赛鸽的眼皮对保护赛鸽的眼睛、抵御强风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赛鸽的眼皮是双层结构,外面一层是眼砂,上边长有褶皱。里面一层是眼睑,上边长有小小的肉粒。当赛鸽高速飞行时,这对眼睑上的褶皱就像一个挡风板,可以减弱强风的冲击力,眼睑上的肉粒又如同眼睫毛,可以遮挡风沙。有了这样的双层保护,赛鸽的眼睛丝毫不受强风损伤,仍能在风中高速飞行。其次,赛鸽在归巢途中,会根据风向风不的不同来调整自己的飞行高度和飞行姿态。为减少飞行阻力,鸽子会避开上升的气流,常常是超低空飞行,在原野上擦着树梢一掠而过。而在进入城区的飞行中,由于声调热岛效应风(即城市郊外的冷空气与城市内的热空气交流形成一个循浪状态)使得鸽子抬升自己的飞行高度穿越城市。在遇到大面积的水城飞行时,由于近水面产生的风力风速比较大,赛鸽会抬升适当的飞行高度飞越水域。在穿越山谷的飞行中,由于山谷中间空气对流阻力小形成的风大,所以鸽子往往会避开它,贴着山脊的一侧向前飞。赛鸽在飞行中遇到不同风向的风时,它会借助风来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如果风从侧面吹来,赛鸽会把身体倾斜一些,与风向形成一个直角,这样一个方向的风力便会分解成两个方向的力。这两个力一个是使鸽子向前飞行的“推力”,另一个是使鸽子产生横移的“漂移力”。赛鸽利用这种乘风飞行的技巧把身体与风向调整到最恰当的角度,使“推力”变为最大,“漂移力”和阻力降为最小。    综上所述,风给鸽子的飞翔既带来有利因素,同时也带来不利因素。作为一个赛鸽爱好者,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除了搞好“种养训”外,还应该多了解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