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眼底栉膜

2011-12-18 15:49:31

对于鸽眼栉膜的探讨,众说纷纭,已经有十几年了。有的鸽友根本不认同,有的鸽友曾经痴迷过,也有的鸽友至今仍然执着。日前去优龙种鸽棚,那里的张先生,就是我所见的执着的代表。                     眼底栉膜说在刚刚问世的时候,就象一块石子投进水中,引起圈圈涟漪。那时侯,鸽友们争相购买眼底镜,一时都出现了脱销。我买的时候,只剩下1架,还是残次品。        可见探讨眼底栉膜的欲望有多磨强烈。        动物世界曾涉及到栉膜的话题。解释栉膜是所有鸟类的“特有”器官,有观点认为其真正的生理用途是观看太阳时用的防射罩。除此之外,一种生活在树上的鼠也长有这种器官。这种鼠是除鸟类之外,唯一所知的能用眼睛直接观看太阳而不会损伤视网膜的哺乳动物。        在探讨鸟类定向之迷上,60年代就有对栉膜是否有定向功能的猜想,但至今尚未拿出有价值的进展(包括解剖)。间接的定向功能是:鸟类以太阳作用定向标时,观看太阳的准确位置,需要栉膜遮挡大部分强烈的太阳射线,如果没有栉膜的存在,鸟类就无法观看太阳。        任何一种科学论据,起初都源于假说,通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就是科学依据。在没有定论的时候,大家个抒己见,共同探讨研究,以找出“真谛”。这的确不容易!也许,这“真谛”只是一种境界,但是我们养鸽人注重的是过程。这追求的过程,就是真正养鸽人的最大乐趣。也是我最大的乐趣!                栉膜在不同的信鸽眼睛里,确实存在形状,活力及色泽差异。理所当然和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借鉴部分基因“连锁”遗传的表现形式,经过观察和实践,可以利用可窥的差异,判断信鸽的优劣和竞翔能力。        经观察发现,凡是优秀的种、赛鸽,眼底栉膜均存在其特有的品质特征,确有规律可循。        优秀赛鸽与平庸赛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竞翔中确实存在着对太阳导航具体区别的眼底栉膜特征,以及远程耐力和短程速度鸽的眼底栉膜特征。凡是在阴、雨、雾天等恶劣气候以及中远程级别赛事中归巢的赛鸽,栉膜均表现出肥、厚、宽、长等特征。反映敏健,抖动有力,频率较慢。而在晴好天气情况下归巢的中短程高速赛鸽,其眼底栉膜确是另一种形态。其栉膜宽窄适中,反映灵活有力,频率较快。      基本概念          什麽是栉膜:栉膜又称为(神经视团),形状如同芭蕉叶状。              栉膜的作用:它们各部分的细节及整体的颜色和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及品系的遗传。即速度、距离、做种、比赛、 近亲、杂交、遗传等。        栉膜的类型:       1)单齿型:是指板的两侧是平的,栉叶与板连接处没有缓冲的齿,板面是弧型的像牙签状。       2)双齿型:是指板面的两侧是齿状的,栉叶与板连接处有缓冲的齿,板面是平的,像一根两面带齿的锯条。        栉膜的结构:            栉膜由栉干、栉脉、栉叶、栉头、栉尾有机地组成一体。                      1)栉干(板):就是栉膜的整面。栉干的整体外形有宽窄、长短、平凸之别;感光程度有明亮、清晰、暗淡之分。       板形窄、长 — 速度快、飞程远。           板形宽、短 — 稳定、速度一般、飞程近。         板面凸起或局部凸起 — 遗传优秀。       2)根(尾):位于栉膜上部(赛鸽脑后方),连接脑神经的部位,约占整个栉膜的1/5。这部分的栉板一般比较窄,最终收缩成细尖状,栉叶也随之收缩。这部分外形变化较多,它包含了很多赛鸽竞翔的品质信息,所以这部分又称为竞翔区。        剑尾:尾部笔直而尖细,另有一种蛇矛形。是最理想的尾形,竞翔做种皆宜。         鼠尾:尾部急收而细长,形如鼠尾,有时还略弯。适于竞翔,速度较快,做种差一些。        蛇尾:尾部缓收而稍弯,形如弯曲的蛇尾。有不规则的形状。稳定,适于公棚竞翔,散打则差一些。            虾尾:尾部较细弯长,形如虾腰。适于竞翔,有一定速度,但不宜做种。          塔尾:尾部钝收,形如宝塔顶部。稳定耐劳,大多为一般鸽。        栉尾的形状还有多种,一般尖细直的速度快,粗大厚的速度慢,但稳定。          栉尾处的栉叶如稀松漏底,大小不匀,则幼鸽时(2—3条)爱游棚,或训放易飞失,成熟后会好一些。          栉尾处的栉叶如出现挂霜现象,则是好种鸽的先兆。          栉尾尖处如出现栉脉的线、星、脊现象:线 — 好赛鸽;星、脊 — 好赛鸽,做种遗传性很强.                栉尾尖处,灰黑色细小的筋干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和极其细微的丝毛,即视神经。如用眼底镜观察,则更清晰。用栉尾部的形状和结构来判别赛鸽竞翔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 视神经(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和极其细微的丝毛)密集的比稀疏的好,多的比少的好,周边颜色明亮的比暗淡的好。如栉叶与栉叶连接处都布满了麻点时,其品质更是超群。        栉尾尖处的筋干,外形不能歪斜不匀,尤其不能弯(顶),否则品质要大打折扣。                                                                     火柴头形 — 做种比赛都极其优秀。          奶瓶刷形 — 做种胜于比赛。          鹿角形(树叉形) — 一般赛鸽 有时有好的表现。          尖圆形 — 好赛鸽 稳定 距离远。          细尖形 — 好赛鸽 快速 距离稍近。          先观察筋干形状,再看视神经的密度,弯(顶)的,最好不要做种。          栉膜筋干细长的速度快,粗壮的稳定。       3)头:位于栉膜下部,靠近嘴喙部位,如罗卜头状。这部分的栉板一般比较宽平,栉叶也相对发达肥厚,如板面或栉叶生有霜、雾、 线、星等品质标记,则预示其育种能力优秀。所以这部分又称为育种区。         4)叶:从板两侧下长出的,形如高粱穗状,菜花状,菊花状等,表面粗糙发亮。由栉膜头部至尾部,从大到小排列,有疏散、密集之状;有发达、肥厚、软弱、瘦小之分;与板连接处有紧密结实、松散稀疏之别;大致有尖(锯齿)、圆、长圆三种形状。栉叶末端呈尖状,属快速型赛鸽。细密者为中远程赛鸽;粗大者为近距离赛鸽。            栉叶外形呈圆状,属一般型赛鸽。远距离时,有优势。          栉叶外形呈长圆状,属耐力型赛鸽。          栉叶外形要匀称规范,排列要整齐有序,上下要对称,与栉板连接处要紧密结实,栉叶要发达肥厚。反之,则不够品位。栉叶呈锯齿形的速度比栉叶呈圆形的要快。          栉叶颜色最好与栉板通体一色,珍视栉叶挂霜带星或发光的赛鸽。          有时只能看到一侧栉叶,另一侧不明显或显得缺少,这是赛鸽眼睛下视过度,即经常高飞引起栉膜平面向下偏转形成的现象。 只要不是大小不匀、松散漏底的就可以。       * 根据栉叶的数量可以大至判断赛鸽的适飞距离:6—9个近距离300—400公里,10—16个中距离500—700公里,17—22个远距离1000公里以上。根据栉叶的数量判断赛鸽的适飞距离,其数量不必太过苛求。              5)齿:板两侧的外沿就是齿。它形如一根两面带齿的锯条。可分为大齿、小齿、利齿、钝齿。无论是那种齿,都要形状,大小一样的为好。           栉膜的色泽及抖动:        通常赛鸽的眼房水是无色透明的(体弱、衰老、病变时除外),当阳光透过瞳孔进入内眼时(以瞳孔为界),栉膜(脉络膜)受自身组织结构的感光特性,与视网膜(血管)的感光特性综合反映出不同的背景颜色;同时栉膜也因感光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不论背景的色彩,还是栉膜的色泽,从生理上反映出赛鸽的光敏特性。也就是说,栉膜是赛鸽用来感知外界景物,协助飞行的重要器官。它对某种光谱的敏感性,决定了这只赛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飞行(即不同的天气时)的适应能力,栉膜表面的颜色、形状以及与它相关连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        栉膜的色泽分为栉膜本身的颜色和栉膜底部(背景)的颜色。        栉膜本身的颜色有两种类型:全色(板的颜色和栉叶的颜色为一色,称之为全色),混色(板的颜色和栉叶的颜色不一色的,称之为混色)。色泽可分为:金黄色、银白色、铜红色、铁灰色,简称为:金、银、铜、铁。金板其通体颜色呈橙黄色。也有酱黄、黑黄。是非常好的赛鸽,抗恶劣天气,有耐力,意志顽强,为多关赛和公棚赛所优选,做种也很优秀。由高品质的纯系鸽相互杂交所得。银板其通体颜色呈青灰色,有深有浅,只是在栉板和栉叶的表面,有大面积视神经外露的现象, 俗称挂霜。在栉叶表面挂霜的,俗称“圣诞树”。凡有这种特征的是非常好的种鸽,有“种精”之称,一旦拥有,冠军辈出。由高品质的纯系鸽近交所得。铜板其通体颜色呈棕色,有深有浅。就通体棕色而论,赛鸽的品质较好。如板面色彩发生变化,出现铜镶金(浅黄);铜镶银(白、灰白);铜镶铜(棕红);铜镶铁(灰黑)等等,尤其在栉尾尖部,则品质大为改观。铁板其通体颜色呈灰黑色,有深有浅。一般由近亲产生,变化不多,大致有铁镶银(白、灰白);铁镶铜(棕)几种。                板面的颜色对应赛鸽的品质:        黄 — 耐翔、意志坚定、速度较快。        白(挂霜)— 遗传、定向、速度快。            棕 — 稳健。            棕偏红 — 抗恶劣天气、阴云、有雾。          棕偏黄 — 抗一般恶劣天气、耐翔。        灰黑 — 晴天。        板面颜色单一纯正、质地细腻 — 血统纯正、品质优良。        板面色彩多且杂,一般为杂交鸽。        板面清晰明亮 — 状态健康。        在栉膜底部(周围)有非常漂亮的色彩,如同舞台灯光产生的背景,这是赛鸽眼内栉膜和眼底视网膜因感光产生的综合效果。栉膜底部的颜色大概有三种:月光色(青白色)— 色如清冷幽兰的月光,柔和清澈,适应天气能力极佳。常见于远程、超远程赛鸽。晚霞色(橘黄色)— 色如夏日的晚霞,呈浓烈的红色、橙红色或橘红、橘黄色,适应晴好的天气。常见于中短程快速赛鸽。日光色(夕阳红色)— 色如温暖的阳光,明亮柔和,适应天气范围较宽,可朔性强。常见于大多数赛鸽。        根据太阳光是由七色光谱组成的理论,从而推断不同的赛鸽个体对阳光光谱的敏感程度和感觉深度不相同(即赛鸽眼内的光敏物质不同)。有的对红光敏感,有的对黄光敏感等等。这也可以从赛鸽眼内栉膜因感光后会有不同色彩的反映中得到佐证,存在着对阳光(七色光谱)的吸收、排斥或灵敏、迟钝的区别。所以赛鸽在靠阳光定向导航时,在同样的光照天气下,为什么赛鸽们会有不同表现的原因。        栉膜的抖动:        是指栉膜自身的抖动。有收缩抖动,摇摆抖动和颤动。栉膜整体抖动频率、幅度 — 活力、机警、敏感。        栉膜的附加物体:        极个别高品质鸽子栉膜上还有脊(栉脉)、线、星、晕(点)、霜。       1)脊(栉脉):脊是栉板内部强壮的表现。就是从板根部向头部延伸的一道凸起的棱。在板面中线任何位置凸起,或点或一小条,其长短、宽窄、粗细、色泽不一;有些是全通的,从头到尾没有间断;有些只在头部、中部或尾部不是连贯的;也有一种板面整体高出栉叶平面。脊的上面有白色,黄色,棕色,本色等亮线。       2)线:多出在双齿板上的亮线。有的出现在脊上,有的出现在脊的两侧;没有脊的,直接出现在板的中间,其色泽,长、短、粗、细不一。颜色有白、灰白、浅黄;感光程度有明亮、清晰、模糊。不同的板会出现不同颜色的线。线的颜色与板面的颜色对于鉴别赛鸽品质意义相通。线的位置出现在不同区域时,其价值不同。最理想的是出现在尾部,对竞翔十分有利。       3)星:形状如我们看到的天上的星星一样。可以在板上或者齿叶缝,或者根部任何地方出现,或多或少。其颜色为金黄色和银白色。 所有的部位都出现的情况不常见,多数出现在栉叶上。       4)晕(点):散落在板的中部或头部的发光碎片,像镜子的碎片一样,或多或少。在眼底镜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其颜色大多为金黄色和银白色。晕(点)和星的区别是:晕(点)比较大,而星要小的多;还有星比晕(点)亮。        星、晕(点)是霜、雾现象在板或叶局部位置更集中(缩小范围)的表现。出现在不同区域时,传达的信息不同,其价值低于霜或 雾。            5)霜:是视神经外露的现象。就是在板的表面或栉叶上轻浮着的一层像霜一样发亮的物质。或淡或重,没有明显边界的物质,也有一些看起来更像是雾。霜或雾是高品质的表现,出现在板面头部或中部,育种极佳;出现板面尾部,竞翔极佳。        板面出现脊、线、星、点、霜等现象的赛鸽(统称为品质标记),有比没有的好;明显、清晰比模糊的好;多比少好。        栉板(栉叶)头部称为育种区;中部称为综合区,尾部称为竞翔区。                        眼底镜是先进的鉴鸽设备。掌握了此技术就能选择出超群的冠军鸽。冠军鸽的眼底栉膜结构是与众不同的,第一;必须尖,挺,直,第二;腥红色和嫩白色两种,第三;栉膜尖周围磁粉越少越好,就是黑点丝状物。第四;抖动越快越好,不论什么眼。栉膜抖动快飞行速度绝对快。第五;栉膜象松树头的鸽子适应阴雾天。一般为耐力鸽和远程鸽,栉膜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第六;任何一对黄金种鸽也能育出很多垃圾鸽,他们内在的基因复杂。育出好鸽子必须靠眼底镜观察后确定。栉膜弯,顶,分叉的都淘汰。第七;公棚鸽选择;副羽必须是覆盖后背,也就是越长越有优越。最关键;抗病能力要强。栉膜结构同上所述。 1:什么是栉膜:栉膜又称为(神经带团),形状如同芭蕉树叶状,色泽可分为:金黄色,银白色,红铜色,铁灰色。简称为:金,银,铜,铁。 2: 栉膜的作用:第一,栉膜是信鸽体内的罗盘,它是一个磁性物质,起导航作用。第二,从栉膜可以看出品质及品系的遗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