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下的一朵奇葩
2007-09-28 22:04:06
乌蒙山下的一朵奇葩
—访云南省宣威市信鸽协会秘书长赵尔福先生 地处云南省滇东北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这就是邓小平夫人的故乡,云腿之乡——云南省宣威市。 近年来宣威市赛鸽运动如火如荼,分别在国家赛、省赛、滇东北联赛、高原公棚、红河公棚等一系列的比赛中取得了令人瞻目的好成绩,涌现出了一批赛鸽运动领军人物,赵尔福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笔者近日走访了赵尔福先生。赵先生鸽舍坐落在怡鸿小区一栋三层楼房的屋顶,钢木结构、错落有致,分有种鸽棚、赛鸽棚、幼鸽棚,满棚名血健壮秀丽。赵先生自幼喜欢养鸽,早年养过李种、吴淞、台鸽,在那个雾里看花、信息闭塞、养鸽技术落后的年代,赵先生凭借自己聪明才智及对赛鸽的执迷,在宣威80—90年代东线赛事上夺得了数个高位名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也给中国的赛鸽运动带来了生机,赵先生借着春天的机遇先后引进了詹森、幕利门、乔思托尼、桑杰士、哼得利、黑罗钢等种鸽,经优化分辩组合、逐渐培养成一支能征善战的赛鸽队伍,近年来先后取得了云南高原公棚、红河公棚及地方赛事一系列优异成绩。赵先生取得这些成绩并不偶然,究其原因,归纳为“技、钻、实”三个字。 技 赵先生书桌上摆放着《詹森育种原理》、《科学养鸽》、《赛鸽天地》、《养鸽家》等一系列鸽刊杂志,书本里用红笔划线注解。赵先生对种鸽的诠释是:“好的种鸽是不分血统,好的血统并不能代替好的鸽种,而好的种鸽不见得全部能结好果”对种有一个清晰界定。 配对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除一般赛绩配、基因配、眼砂配外,更善于灵感配,“灵感配”是赵先生通过长期的养鸽实践,自观千剑而形成的上层功夫。主要是在种鸽外部结构的基础上,观察鸽体透射出来的一种特有的神态,在神态的基础上感觉出的一种灵感,而这种灵感经过分析、推演达到育种目标。 赵先生注重养功,根据一年四季变化,赛前赛后对食谱不断的变换来调整赛鸽的体质,特别是赛前选用上等玉米用水浸泡后,再把水滤干,用啤酒酵母粉跟玉米搅拌后喂鸽,营养吸收好,毛光水滑比赛充满战斗激情。饮水要求也高,自己院内挖了一口井,鸽子一年四季都饮井水,在喂水的同时把蒜捣碎搅拌在水里,鸽子吃了常年不拉肚子。 钻 赵先生在赛鸽管理上首要抓的就是“种”。他认为:“没有好种想拿冠军就等于做春秋大梦,缺了好的种鸽往后的一切工作都是白做”。当得到血统好、遗传稳定的种鸽他认准劲儿排除万难往里“钻”。赵先生深谙詹森育种原理,他认为:“詹森育种原理只是一种育种思路,如按公式生搬硬套,不考虑过程变化,就会教条的进入育种误区”。例如:在遗传过程中两万个遗传因子,在公鸽配母鸽的情况下,子代能遗传上代什么?不确定因素条件下遗传更难估计.为了实现育种目标,应熟知自己现役种鸽属性,确定遗传趋向,通过显性与隐性的遗传关系,进一步分析下代强势,遵循好遗传法则。 实 实践证明赛鸽是比速度、距离、鸽主的教练水平。鸽子犹如赛场上的运动员,没有过硬的本领,就不会有好成绩。赵先生在养鸽过程中突出一个“实”字,实实在在引进好的种鸽,具体讲就是“重种气、不重名气”,在大名气的鸽子如果看不上眼,决不会引进棚,当引进后与初衷不相吻合,又没有更多育种价值的鸽子坚决给予淘汰。 配对上锁定比赛目标,提倡扬长避短,一切从实战出发。养功上讲质量更讲技术含量,训放上不急不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种好,配对好,训练有素,使用得当,比赛的速度、距离自然就能体现出来。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个能干的女人,赵先生身后就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妻子除照顾家务活外,还要参与赛鸽管理,特别是在比赛季节,陪伴赵先生起早摸黑,坐着鸽车颠簸在黄土地上。在浓厚的鸽文化熏陶下,三岁的外孙晚上睡觉也要看着《养鸽家》才能入睡。看着赵先生那一樽樽闪闪发光的金杯,不知凝结着家人为之付出的多少心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