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好用的鸽系,经过鸽会改制或改变赛鸽形态以后,现在却是难以发挥,甚至于一胜难求的现象... 已经比赛数十年的鸽友,可能会产生一个困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发生常出现在那些鸽会改制或改变赛鸽形态以后,经常从鸽友口中听到的一种说法--就是一些人发现:为什么以前很好用的鸽系,经过鸽会改制或改变赛鸽形态以后,现在却是难以发挥?甚至于一胜难求!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是鸽子退化还是个人养法退步?真是令人费尽心思,百思不解。然而这些现象在一九八六年--一九九五年间有特别明显的情况产生,曾产生这些现象,个人认为其中主因是赛制变化之影响所造成的。当赛制变化也影响到赛鸽对于气候之变化的适应性,造成不一样的结局。 我们看看这些赛制改变是如何影响到成绩之迥异:■(一)赛制之变化之一---晴天施放,下雨不放 (二)赛制之变化之二---前山赛改为后山赛 (三)赛制之变化之三---陆上竞翔改为海上竞翔 (四)赛制之变化之四---百日赛的兴起 (五)赛制之变化之五---改为一星期两趟比赛 (六)赛制之变化之六---星期六改为星期五交鸽 关于赛鸽赛程制度的变化,对于鸽子成绩方面有何影响力?笔者依自己的浅见,提供个人的看法,给鸽友做参考;其中原委,在此一一分析如下: ★(一)赛制变化之一晴天施放,下雨不放 记得十余年以前,许多鸽会还是采出放鸽地下雨照常施放的规则,这样的做法对于能适应下雨天的鸽种相当有利,尤其是那些国外长距离发挥的血系尤能胜任此种天候。因为资格赛加上正关比赛要能闪开雨天比赛的机会实在不易。因此,能够在恶气候归返的鸽种,相对在综合入赏的机会大增,等到一些鸽会陆续调整“晴天施放,下雨不放”的新规则后,这些能够在恶气候归返的鸽种,相对在综合入赏的归返的鸽种,在综合入赏的机会大减的最重要原因是近十年来天候起了很大变化,尤其受到全球温室效应及臭氧效应,台湾区日间的地面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物无法扩散,形成晴天时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加上平流雾、锋面雾、幅射雾、山雾、海雾等自然现象。因此比赛在“晴天施放,下雨不放”的制度改革下,赛鸽遇上雾天的机率大增,如果赛鸽不能够适应雾天的比赛,肯定难获佳绩,因为个人发现下雨的鸽种有很高的比率不能适应雾天的比赛,仅有极少数的鸽种能够适应而已。因此,由下雨为主轴的比赛情形改变成以适应雾天为主轴的比赛状态,造成一些以前很好用的鸽系,经过鸽会改变赛鸽形态以后,现在却是一胜难求。★(二)赛制变化之二前山赛改为后山赛 南部地区以前比赛关以贡寮、金山、基隆、石门、宜兰为主,这些地点位在西部,鸽友们称之为“前山”关,后来放前山恐有A、B舍作弊之疑虑,因此鸽舍将放鸽地点改为苏澳、南澳、和平、三貂角、鼻须角为主的地点,这些地点位在王山的东部,鸽友们统称为“后山”关。 当前山赛改为后山赛后,鸽种的适应性也有相当程度的变化,以北台湾为主的“前山”关比赛其天气以潮湿下雨为多,从放鸽地到目的地所飞行的路线都是以平原为主,而“后山”关比赛其放鸽地到目的地飞行的路线都是以翻山越岭比赛为主。 前山赛与后山赛两者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飞行路线所遭遇到的天候状况迥异 !前山赛是在放鸽地时遇上潮湿下雨居多,后山赛则是在放鸽地时会遇上多变天候,而中途大多数会遇上山雾(浓雾),因此两者最不一样的地方还是“后山”关的赛鸽遇上雾天的机率大增,而“前山”关比赛遇上雾天的机率却较少,因此,一旦前山赛改为后山赛后,有些鸽种自然适应不良,尤其是那些只能够适应下雨天的鸽种,而不能适应雾天的比赛的鸽种,自然难获佳绩。★(三)赛制变化之三陆上竞翔改为海上竞翔 海上竞翔实施到现在已经有十余年的光景,其赛程的困难度比起陆上竞翔的艰难度高出许多,虽然有格分速比起陆上竞翔低上一百甚至两百之多,然而赛鸽有格率却难以与陆上竞翔比拟,有时遇上天候异常时,全会的归返鸽数少的可怜!依一般情形能够战完全程的鸽数比率是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左右,如果遇上更差的天候往往全会的归返鸽数只有小猫二、三只。 其次海上竞翔与陆上竞翔最大的不同处是一般鸽会举办陆上竞翔赛时,其最后入赏者以一般在路训表现不错的赛鸽获胜的机率较高。然而海上竞翔赛却与陆上竞翔赛有相当迥异的结果,比如第一关前三十名的赛鸽到了第二关时不是失格就是成绩大后退,要能保持赛绩的赛鸽往往不到一、两成,而两关综合三十名内的赛鸽到了第三关时也是失格的赛鸽一大堆,尽管一关与一关的赛距只有数十公里而已,然而这种现象却一而再地持续发生(历史重演),造成这种现象一再地发生,其原因却众说纷纭。 个人认为海上竞翔与陆上竞翔的不同处是; 1.在海上竞翔时,赛鸽会因太阳照射到海面后的反光而影响到赛鸽的飞行能力,而陆上竞翔则无反光的困扰。因此,对于海上竞翔的比赛,赛鸽要具备能够适应反光能力的鸽种较具胜算。 2.在海上竞翔时,赛鸽遇上海雾的机率蛮高的,因此,对于海上竞翔的比赛,赛鸽要具备能够适应浓雾能力的鸽种较具胜算。 3.一般而言,参加海上竞翔的赛鸽必须一口气飞到陆地上,不然极可能葬身海域,一旦遇上不佳的天候往往飞行时数超过六、七个钟头以上,因此参加海上竞翔的赛鸽需要极佳的耐力才能脱颖而出获得胜利。★(四)赛制变化之四●百日赛的兴起 百日赛的兴起源自于高雄地区,赛鸽比赛年龄以一百日为主,从私训到比赛时间往往不会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对于鸽友而言,从私训到比赛时间往往不会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对于鸽友而言,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对赛鸽而言,更是一个严酷的战争。在高雄百日赛开创的前几年来看,全部的赛鸽几乎都无法赛到最后第五关结束,就可看得出来百日赛是个高难度的比赛制度。 百日赛的兴起对于赛鸽的成绩影响层面到底在哪里?依个人浅见,百日赛与正常赛制(五、六个月成熟赛制)最大的迥异处--此种赛制最大的考验在于赛鸽的早熟度是否适应百日赛,一般而言,百日赛对于早熟的鸽种较有利,但却会造成一些晚熟的鸽种适应不良! 百日赛是一个高难度的比赛制度,对于鸽友而言,也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出于时间急迫从私训到比赛时间往往不会超越一个月的时间。如果鸽友的管理技术差劲,有时在比赛来临前都无法将鸽子羽毛换齐,至于训练次数也会寥寥无几,如此一来,鸽子素质、管理、训练就成了百日赛决一胜负关键因素,这与五、六个月成熟赛制,能够有充裕时间准备一切,大异其趣。★(五)赛制变化五、六一些鸽会采取一星期两趟比赛或星期六改为星期五交鸽的制度变化也曾影响到赛鸽的表现。 经常发现有一些鸽系在星期六晚上交鸽时隔日表现特佳,但是改为星期五晚上交鸽时成绩却表现不出来,也有一些鸽系在一星期一趟比赛中能够赛完五关,综合入赏,然而它们一旦参与一星期两趟比赛制度时,却无法获胜,这就是鸽系适应性的问题!★结语 近十年来,海竞与后山,百日赛的兴起,的确造成赛鸽家胜负的大转变,有些强豪依旧挺立,也有些强豪日薄西山成绩一落千丈,这样的转变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种鸽群能否面对海竞与后山,百日赛的赛制以及能否适应赛程所安排的路线所面对的天候变化……等等。 一些经验丰富的鸽友都知道比“赛鸽”就是在比“天气”,如果你的鸽群能够适应当季气候那么成绩自然能够获得好彩头顽,如果你的鸽群不能适应当季气候那么成绩自然惨不忍睹,因此当赛制的改变---如晴天施放,下雨不放,前山赛改为后山,赛百日赛的兴起,一星期一趟比赛改为一星期两趟比赛,星期六改为星期五交鸽,陆上竞翔改为海上竞翔……等等赛制的改变,的的确确会影响到每一鸽舍整体的表现。 关于这些赛制的改变,个人认为最大的差异---在比赛期间遇上雾天的机率提高好几倍,赛鸽要适应赛期所经历的天候从雨天为主轴改变为适应雾天为主轴的比赛,也由于这项因素才会造成今日现象---以前很好用的鸽系,经过鸽舍改制或改变赛鸽形态以后,现在却是难以发挥,甚至于一胜难求的现象大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