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志、近亲繁殖和“鲁巴” □陆之樑

2006-03-11 0:12:18

                                         眼志、近亲繁殖和“鲁巴”                                                           □   陆之樑         《中华信鸽》第105期上发表有关我鲁巴系列鸽的文章,见文不禁想起作育鲁巴系列鸽前后的点滴轶事,思绪滚滚,提笔自娱,以驱睡意。     鲁巴系列鸽的产生缘起于眼志。当最初的“鲁巴灰”一开始以鸽棚“一号种鸽”控制着我头脑中每年春季的育种计划时,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有朋友对此并不抱乐观态度,也根本不会想到其后代与我们结下二十多年的不解之缘。     上世纪七十年,一群钟情于眼志的养鸽人经常聚首,侃鸽聊经,这个“贝多菲俱乐部”的成员以钱自强家作活动据点,谈眼志新发现、谈使用心得。除了钱自强、贝树浩、庄润安、包科中等老一辈“发烧友”,也吸引着张永林、吕平中、顾保身、王者来和我等一大批中青年眼志痴迷者。在眼志这个永恒的话题面前,彼此的年龄、养鸽阅历都变得不重要了,见解相通相悖,心得见仁见智,每次分手,彼此都感到启发和触动所带来的满足。     眼志理论曾经作为国人养鸽纲领贯穿着上海的现代赛鸽史,曾经是国人养鸽知识库的重要积累和中国本土赛鸽遗传链中不可忽缺的指导部分。我们在日久天长茶水口水的切磋中,形成了相当多的共识。这种近乎偏执的单一选择种鸽、赛鸽方法,倒也带来了很多成功的乐趣。鸽市上、鸽友棚中,都成了“淘宝”的上佳场所,每个人通过鸽眼鉴别的简单途径都觅到过“宝贝”。我棚中的一些种鸽大都是通过这种“发掘”取得的。记得在鸽友田文哲棚外铁笼里见到一只邋遢不堪的保姆鸽,作育得瘦骨嶙峋,唯一副好眼志令人爱不释手。借回来急配钱自强的“德宝”绛雄,半月后生了一对“磨砂蛋”。我与曹桂发一人分得一枚。没想到大有收获:我的那羽“一白条”作育出很多长和鸽,最杰出的是疏勒河卢湾区亚军;曹桂发的那羽更是了得,光给李林顺一个人就飞出了湟塬上海市雌组冠军以及许多长程、超长程的优胜鸽。吕平中“淘宝”更是独僻蹊径,他在菜市场买菜时未忘在“菜鸟”笼里发现新大陆,有次花3元5角钱买回了一对赤脚种鸽,初次配对即出了上海市兰州25名及千公里归巢鸽。这对出身卑微名副其实的“菜鸟”在他手中异彩竞放,在以后的几年里产生了疏勒河、张掖等一大批优秀的后代。     在这种有趣的赛鸽氛围中,“鲁巴灰”出现了,这是鸽友鲁巴(绰号,大名顾嘉猷)送我的一羽小灰鸽,它有着钱自强西宁24名、上海西翁和上海老华普利血统,其中还有台鸽的成分,是个典型的杂交产物。“鲁巴灰”有着完美的黄色眼志,其中薄透出的绿光会令每一个懂行的人激动不已——这是我心仪已久的眼志类型。“鲁巴灰”压根不会进比赛笼,它被注定成为即将涌现的一大群具有同样特色鸽子的源泉,如果我有这份运气的话。     今天看来,当时我们这些人所做的一切有点可笑有点冒险,这种主观偏好的局限性很容易失之偏颇,陷落“盲人摸象”的误区中。但幸运之神的额外眷顾和恰恰是当时那种闭塞环境下的单纯与执着,使我们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挖着了第一桶金——以眼志作为切入点没有错,对当时迷茫的鸽界而言,以眼鉴鸽有它的可靠性。“鲁巴”和许多朋友成功的育种例子证明了这一点。囿于围城缺乏见识的我们从技巧纷纭的千头万绪中,窥一“点”而“猜”出了“全豹”,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养成的学习方法,这种无形的收益,直到现在还受用不尽。     “鲁巴灰”为主线所形成的“鲁巴”系列,一开始就表现不凡,并逐年进步,产生了许多骄人的战绩:如黄天羽的92年“上海市千公里冠军”、93年上海市千公里亚军、王正东的99年上海市2000公里冠军、西安张琦的2000公里冠军、江苏常州汤敏的02年江苏省500公里超十万羽大赛冠军及更多的长程、超长程归巢鸽和短程、中程的冠军、优胜鸽。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吃坯鸽、中国草鸽中好眼志多得是,你去用用看!     我笑了,讲此言者肯定不会是个真正懂行的人。当你研究过眼志,会发现吃坯鸽、草鸽中“好眼睛”和赛鸽的好眼志之间的天壤之别,这不仅仅表现在色彩、形状和结构方面,还在于前者所不具备的灵动和活力。曾有人把吃坯鸽、草鸽和赛鸽反复交配,想把其眼睛中厚重的眼砂层“移植”到后代中去,但试了许多次,好几代,所作出的后代虽说有的具备了厚重的眼砂,但其形状、结构仍象它们的劣质祖先那样呆板,毫无生气,色彩饱和度极差,象经过了阳光和雨水反复泡晒,暗淡无光,丝毫无价值可言,连初入门的看了也不会上当。而真正能做到只凭眼志鉴鸽者,说明功夫已到了火候,完全谙熟鉴鸽之道,掌握了鸽眼与鸽子品质之间的“关联”,见一叶而知秋。这种人上手鸽子看眼志,其它部位已不须再作细细审视,早已成竹在胸了。再说,“骨骼鉴鸽”、“羽毛鉴鸽”、“血统鉴鸽”等与鸽子归巢有可视的直接关系的鉴鸽方法已被鸽界普遍接受,受到大家的亲睐。但赛鸽不同赛马,赛马只需圈定范围内的绝对速度;而赛鸽却需要放飞点到鸽舍间选择尽可能短的飞行线路的相对速度,要求智商的配合,智商的体现包含了鸽子的智力、心理等综合素质,而这些综合素质的外观反映(现代医学和生理学都对此作出了肯定)确实有的话,人们首先就会从眼睛中寻找。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对以眼鉴鸽更宽容一点呢?曾有人问汪顺兴何以鉴鸽,汪老答曰:“不看眼头,看啥?!”对鸽子的了解、对眼志的研究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汪老敢如是回答吗?     有人又会说,你口口声声黄眼志,别的眼志类型就一无是处了吗?你看看现在优胜鸽,除了黄眼志,其它各种类型眼志不是更多吗?     我又笑了。有色眼志(黄眼志及蓝、白眼志)出于我的偏好,我并不否定其它优秀的眼志类型;其二,有色眼志作为“本源”之一,可塑性强,与其它眼志类型相配亲和性好;其三,有色眼志的色彩饱和度(色的浓度,与深淡无关)好,这一特点可持久保持鸽舍的品质,不致于因杂交频乃而引起种系退化。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鸽眼、鸽种、赛制以及我们本身都处于这样一个动态世界之中。短程赛制带来了很多与传统眼志理论不一样的优胜鸽眼志类型,这不等于说眼志理论产生的谬谈,恰证明眼志理论不断完善和修正的必要性,只有在实践中去掌握变化规律,才能有新的进步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短程优胜鸽中鱼龙混杂,我们也应该把眼志鉴鸽作为辅助方法从中去挑选出“领头型”的和“跟随型”的赛鸽。     还是回到“鲁巴”。     自“鲁巴灰”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后代,同血源间的繁殖从未间断过。这样做并非刻意所为,一开始因为鸽棚狭小,没有空间来进行分棚和单独配对,听之任之,完全由它们自由选择对象。鸽子对有血缘关系的异性会表现出特别的青睐,这种特性所形成的自然配对的启示使我只需在其中挑选满意的作育。这样做,恰恰是发展信鸽同质群体的最佳途径。众所周知,繁衍民生物的最终目的。遗传学认为,它们的生存和选择对象无时无刻不以此作为目的。自然交配的近亲繁殖正是一种既能密集优质遗传而又可以把近亲繁殖所产生的退化案例降到最低点。我虽无法把世界上近亲繁殖的经典范例作一番统计,但鲁巴系列鸽的作育已能够显示近亲繁殖过程中亲鸽的“情欲火花”和彼此间的“吸引力”是多么重要,这将在后代的比赛和作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自然交配的近亲繁殖中,公母间的眼志差异当成为了重要的选择标准。眼志类型差异、眼志色彩差异、眼砂粗细差异、眼志结构差异、瞳孔大小差异、反应迟速差异等等,如果羽毛、体形和骨骼肌肉的差异那就更理想不过了。我的汕头冠军“南路王”、黄天羽的上海市1000公里亚军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在塑造鲁巴系列鸽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倾向于它们应具备的眼志特点,并力求在配对中寻找后代的规律。为此,不少其它血系也进入自然配对的行例,上海西翁和恒得利均具备好的有色眼志,我始终关注着鲁巴与它们交配后子代鸽的眼志走向。我发现很有趣的现象,公母鸽眼的色彩调和既不同于色谱调和,也不同于光谱调和,而走了一条光与色的中间路线。这种特性使我可以更好地控制对比色在配对中的应用,使育种后代产生更深或更浅的眼志,也由此感悟前辈们有关“鸡黄配桃花”理论的正确性;了解了牛眼作为三元色中红色类型的本质,在遗传中的作用以及牛眼和黄色眼志和蓝色眼志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眼志理论永远应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原有的认识只是过去,当前还有什么新发现。     我一直不敢称“鲁巴系”,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但内心一直逆反,在呼喊,为“鲁巴系列”,为更多的中国本土鸽。刘三姐唱道:“山歌本是心底出,那有船装水载来”。信鸽品系的产生,确有一个经公众认可的自然过程,当然,公众应是客观的,并且是宽容的。然而在中国鸽界,品系的萌发实在过于艰难,鸽友们对外血的追捧和对本土精品鸽的打压表现出同样的热情。莫明的牵制和内耗使多少国血品牌胎死腹中?我们一直抬着头向远处寻找,却不知自己的珠玑妙品在眼底下白白地遭受埋汰。     正大谢氏今年取得的国家赛上海市第2名,我第一时间被告之,其中有四分之一的鲁巴。翻开记录,此鲁巴其中有二分之一的恒德利,“因果报应”一词油然映在脑中。“因果报应”是佛学词语,是道教的主要思想,也是炎黄子孙的基本世界观。记得小时候看陈毅外长新闻发布会电影,陈老总“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振聋发聩,传为经典。正大集团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时,谢国民先生带进了一大批外血鸽无偿送给了国内的鸽友,其中就有J·B·恒德利。这批鸽子刮起了“速度”旋风,继而引发了中国鸽界的一场引种革命。我有幸从赵佐品处借回一羽出自张亮舒张亮能兄弟鸽舍的深色恒德利母鸽,此母鸽甚至成了以后的胡金祥哈密鸽的母亲,揉进了鲁巴中,这羽母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谁想到经二十年的轮回,恒德利又回到谢氏鸽舍中建功立业?冥冥中的事,鄙人凡夫俗子怎能说得清楚?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