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和李梅龄看似风马牛,实际上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詹森家族两代人,基本经历精选种鸽引入,发生优异赛绩,然后以商业眼光尽快固定自家鸽的外观,尽可能有独特的羽色,与众家以示区别,最好能有一段赛绩与输出都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若足够长,就一劳永逸,达只售不赛的状态。
詹森选定的羽色模式是一种独特的分布不规则浅雨点,这样的羽色在中国大陆上世纪90年代才被人固定认识。深色的绝无仅有,红的与同样独特羽色的石板灰,质量虽不差,也离不了,在后院干活,对外称不喜欢,实际上是不要让杂色干扰了浅雨点正宗产品的销售。实况是既不干扰,还帮忙作出。你看欧洲人比中国人傻多了,货色不乱和货真价实还是坚持做到的(要不说他傻嘛!)至于詹森还输出灰鸽,则因灰是原始色,一弄就出现,与浅雨点差不多,也好卖,不计较啦!
李梅龄从引进种鸽开始就有同样的想法,他把浅色的给黄钟,自己留深羽色的。大概有这样几个可能:喜欢深的;深的比浅的表现好;深的羽色在当时更独特。引种起点高,迅速获得优异赛绩的概率很大,竞争对手又不多,李氏立即进入下一步,种鸽销售,固定品牌即深雨点,一成不变。在基本封闭的情况下,李梅龄本人也没有想到能持续到20世纪末达近70年之久!(他70年代去世后又延续20余年)
同样是大师级的汪顺兴,产品的一致性这一点做得不如李梅龄彻底,所以在赛鸽感悟和鉴定方面可能功力不输李梅龄的汪,几乎同时代,声名和影响力却总是逊于李。(可能有身份因素)刚刚去世的上海张锡坤前辈,也做到了品牌特点突出,称锡坤白,但张老“押错了宝”,白鸽的整体竞翔能力毕竟差一筹,假如是因为爱好,无可厚非。募利门培育的“火凤凰”做到了一半,作为独特品牌模式是没有问题的,但那羽色的鸽子只好种用,竞翔差池,也很难大量生产。不是老慕不努力——赛鸽类中已经很难衍生全新的羽色了。
杂交或远缘掺血取得赛绩,我认为是不二法门。但下一步的走法,有参加本会议发言的同志讲是近交固定。固定什么?一为赛绩,二为外观。通常这两者之间有明显的连带关系,但非绝对捆绑出现,所以,欧美人“傻”,能细心耐心坚持做到既有性能,又有外观的一致性。中国人“精”(不说猴急了,要爱国),要赛绩,要好卖,要快卖,所以一般等不得外观统一,都卖得种鸽也出手了,统一个批(念一声,不算错,徐总最近指示,有文件)!
我这么明白,为什么也没有统一模式的大量产品出售?(有以守为攻之嫌)我不正在寻求优异赛绩嘛!一是还不够稳定,二来差不多了,就被偷一次,老不得延续,也挺耽误时间的。如今好了,天下无贼,事情好办多了。
作者:lk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