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写>莹佳一科技的随写

莹佳一科技 :赛鸽中的职业选手鸽多次参赛有个入奖率的问题;种鸽作育的所有子代也有个入奖率的问题;这两个不同指标的入奖率都是相对稳定的;真正入奖率高的选手鸽只要在状态,参加适飞的比赛,总是能轻易入奖;种鸽也然。所以挑留种鸽和选手鸽都是得十分客观的看它们的入奖率,而不能给它们的血统书和外观所蒙骗。

转发 评论 10-12 13:57

莹佳一科技 :赛鸽嘴脸侧面形状考究,大体上可分成四大形态:1.顶级型:嘴直出,跟头脸几乎成90度角,眼生得很高,极为少数个体才有的特征;2.高级型:嘴朝前,眼生得高,少数个体有这特征;3.中级型:嘴朝前,眼高度中等或稍微偏低,绝大多数鸟都是这一类型;4.低级型:嘴朝下,眼很低,少数个体是这样。

转发 评论 09-23 21:33

莹佳一科技 :赛鸽嘴型考究,大体上可以分成四大型态:1.顶级嘴型:嘴尾翘起,下啄直,嘴和鼻侧面看成小V型,极为少数个体才有的一个特征;2.高级嘴型:上直下直,这个就是大伙俗称的“铁钉嘴”,少数个体有这特征;3.中级嘴型:上弯下直,绝大多数鸟都是这一类型;4.低级嘴型:上弯下弯,少数个体是这样.

转发(1) 评论 09-22 18:28

莹佳一科技 :蛋门的短紧相对于阔长是显性性状。假设配对中有一方是阔长蛋门,一方是紧细蛋门,且紧细蛋门这个是含两条显性基因,那么所有子代会是紧细蛋门;如果这个紧细蛋门是含一条显性一条隐性基因,那么子代会有一半宽长蛋门,一半紧细蛋门。但当出现个别中和型性状时,就是比紧细的阔长,比阔长的又稍微紧细.

转发 评论 07-11 23:12

莹佳一科技 :翅膀的飞指和前臂骨得象斧头型那样,骨骼在硬的基础上,前薄后厚。前薄,翅膀向前划风阻才细,而后厚才能保证翅膀的高频率扇动和持久飞行的连续折腾。根据杠杆原理,肱骨应越短越省力,且频率才会越快。因为它是支撑前臂和飞指的,又加上它是紧靠身体的部分,所以并不要求它前薄后厚,关键在于要粗壮.

转发 评论 07-07 11:33

莹佳一科技 :潮汕地区的中短距离速度鸟多数都是耻骨往上收起,和龙骨尾端有明显落差。而耻骨下垂的个体比赛不丢也是拖拉机,就算满身好肉也爆不起。若按老邓的全能鸽理论龙耻骨有落差是得淘汰;速度虽好,但持久飞行的能力差些,但你只参加中短距离的比赛,不理什么天气,速度鸟多就是有这特征;远距离了才不适合。

转发(1) 评论 07-07 11:05

莹佳一科技 :造成赛鸽着网的,内因除了跟它的飞行习性有重大关系,感觉个体性格也是会有些影响,特别是机警胆细的个体,警惕性会高些,飞行的时候多个心眼留意四周;至于外因的影响除了气流和地形,相信最大的外因就是能见度和光线强度跟角度问题.象阴雾天,大逆风天,迎着阳光飞..等等因素都可以造成容易着网.

转发 评论 06-29 00:23

莹佳一科技 :多次成绩鸽复放,只要复放的次数足够多,也是难免会不幸着网.要是视力问题是造成着网的主要成因,总是觉得不太可能前边它们复放那么多次却都能飞出成绩。因为视力一不好的,看不清楚前边的东西,更别说远处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赛鸽本身根本就不敢飞快,不敢飞快也就肯定没能拿高位更别说多次高位.

转发 评论 06-29 00:05

莹佳一科技 :赛鸽着网,视力这点上我觉得应该只是导致少数个体真正着网的主要原因;但绝大多数着网的赛鸽个体,造成的关键点我觉得还是跟个体的飞行习性关系大点。一些个体,遇上什么气流什么地形会怎么飞,它会有相应固定的本能反应,刚好这个习性又使它飞在远离或是少鸟网的路线上,就老怎么复放都是比较难着网.

转发 评论 06-29 00:00

莹佳一科技 :单单比赛用的,特别是中短距离速度赛的,龙骨可以稍下垂,但耻骨要上收,虽然这样会导致龙骨末端和耻骨有点落差,摸着会抗手。多数中短距离速度鸽耻骨倒是上收,反倒是多数天落鸟,耻骨是下塌的。而龙骨和耻骨在同一条延长线上的,还是多见于远程高位鸽或适合长时间飞行的个体。这两种龙耻骨各具优势。

转发 评论 06-15 11:28

第16/55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