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淘汰幼鸽的质疑

2007-10-18 16:31:49

     最近看到有位鸽友写的文章,是说如何淘汰和选择幼鸽,文章中淘汰幼鸽的方法有:四五天时歪头的不能坐正;二十三天不会啄取食物;不管任何时候见到鸽主就夺路而逃;没有外来因素干扰,无缘无故放弃孵蛋;宁可饿肚子,挑食的习惯不改;在黑暗中主人突然松手,直接坠落在地面的,上面介绍的淘汰方法还有很多,近九十条之多,当中有一些正确淘汰幼鸽的好方法,也有一些令人质疑的方法,比如以上几条。  选择幼鸽的方法有很多,有些方法虽然不错,但是在我们选择操作时,我认为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每年作出的幼鸽完全符合以上条件的鸽子非常少,那些不被作者看好,不符合你选鸽标准的未必就不是好鸽子。  对于一只成年赛鸽的鉴别都困难,就更不要说一只幼鸽了,许多世界大名鸽都是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对这种选鸽方法我始终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很多成绩好的鸽子其实在幼鸽时并不具备上述条件,只不过是越长越漂亮而已。  我地有鸽友淘汰幼鸽,也是用了和以上相类似的方法,把长得不好看的鸽子卖给了鸽友,结果淘汰的这些鸽子后来取得了冠军,其后代也取得了不少好成绩。所以我认为以上选择幼鸽的方法有点问题。我的幼鸽选择方法只有两点。  1、血统。也就是说血统要特别好,血统不好的鸽子最好别出鸽子,做做试验还可以接受,因此此项不是选择幼鸽的方法,只能说是选鸽的基础。  2、身体素质。只要鸽子没病身体好,发育正常,我认为就算过关。眼睛、肌肉、体型、骨骼说明不了什么,因为鸽子还没有发育成熟,谁又敢保证长大了不会变呢?冠军鸽什么样的体型、肌肉、骨骼都有,所以选择幼鸽时不要太在意这些条件,最好长大点再选择,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放飞检验,这样比较好不会出现错失好鸽的机会。  试想如果我们按照前面介绍的九十条方法淘汰鸽子,那么我们还有什么鸽子可以喂呢?世界许多大名鸽都是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险些被淘汰,结果死里逃生,一鸣惊人,有的繁殖出了赛绩优秀的子一代,有的出赛赢得冠军数十次之多,这些都是很好的印证。  那些大名鸽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只不过被其光芒所盖,不被人们所谈论罢了,所以赛绩出众的赛鸽也并非完美,毕竟赛鸽注重的是赛绩而不是其它条件,品评冠军未必就是实战最好的,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所以赛鸽有点缺陷也是正常的,完美的鸽子是没有的。只要身体好,血统好,谁又敢断定不是好鸽子呢?  因此血统好,身体好的幼鸽我是不会淘汰的,我认为最好的淘汰方法是赛鸽笼,而不是我们制定的所谓淘汰方法。希望鸽友淘汰幼鸽时要慎重,不要因为自己的误判,而失去好鸽,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  

评论

李中原  11-29 19:24:06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要待七年期,如果主人真有这么高深的道义,那冠军不早就是你的了吗?还是自然的好啊,决定一羽鸽子的好坏惟有放鸽笼最具有说话的权威,我说的也不一定对,请友人斧正

红顶屋鸽舍  10-21 22:49:24

如何选择幼鸽,这个答案可以在许多的杂志、网络、鸽友谈话中找到。无非是从血统、体型、肌肉、眼沙、羽毛、翅膀、骨架等方面来作考量,其标准早有论断。但我认为,选择幼鸽应该根据鸽主的经验,结合鉴鸽标准,动态地来对待,而不是静止地用一成不变的标准来衡量。毕竟它们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动物,不是通过国际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只能预估而不能确定。每一家的鸽子只有鸽主才最清楚,它出成什么样的羽色、眼沙、翅膀、骨架才能飞;出成什么样的不行。这些,只有它的主人才了解。如果用一种人为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信鸽,那将是十分恐怖的。其结果是所有信鸽的特征整齐划一,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将导致培育出一群好看不中用的笨蛋!因为每羽冠军鸽的外形特征都会有区别,各有自己的特色。你认为的一羽冠军鸽也许在别人的眼中是一羽垃圾鸽,你认为的一羽垃圾鸽也许会在不经意中替你飞出冠军来。再者,幼鸽是在不断发育中,它的骨架、羽条、眼沙也是不断地在变化完善中。这就要求鸽主以一种发展的、动态地眼光来看待它。有的血统的鸽子在幼鸽时外型和手感很差,可是过了几个月将毛换齐后,从外型和手感上就变得很好了。另外,有些通过近亲繁殖出来的幼鸽,因为遗传基因方面的原因,外型与手感相当地差,甚至有的鸽爪像鸭掌一样的畸形,还有的头上长出鸟冠。可是作为种鸽来使用,却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当然,我并不是说在选择幼鸽时专留不符合标准的,也不赞同只选符合标准的,而是要有理性地来对待它们。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将那些先天不足、发育不正常、体质不健壮的幼鸽淘汰掉,再根据鸽主的经验,结合鉴鸽的标准来动态地加以选择。

王德顷  10-18 23:48:24

淘汰幼鸽对经验老到的养鸽者来说,应该不是难事,首先要考虑淘汰的目的.一些坚持近亲品系化作育的高手,从幼鸽的表像显露上完全可以做到有目的淘汰.赛鸽在遗传中遗传基因的组合既有变化,也有相对的显形.一对种鸽经常可以遇到出到某一种表象(眼色,羽色,性别等)的幼鸽,或成功率很高,或失败的几率很大,对自己鸽子比较了解的情况下,就可以做到选择性淘汰.这是一种主动性淘汰的过程.前提是必须积累丰富的种鸽实践经验,有很多鸽友尚无法做到这一点.不了解自己的种鸽,简单的依靠某种所谓劣定势淘汰幼鸽确实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容易错杀一羽将来的优秀赛鸽,很多事例证明,有残缺的并不一定是残劣的,毕竟一羽赛鸽的优秀在于头脑,而从人的理解角度去诠释赛鸽,尚有很多未知之数.可话又说回来,不善于淘汰,又很难走向成功,在对自己种鸽尚不了解的情况下,可把握一个原则,只要种鸽在饲养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对从小发育不好,有明显的发育缺陷,和体弱多病的幼鸽,必须淘汰,这样的幼鸽即使幸存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回顶部